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

ID:4245531

大小:189.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30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_第1页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_第2页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_第3页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_第4页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3期自然资源学报Vol.16No.32001年5月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May,2001文章编号:1000-3037(2001)03-0248-07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王书华,毛汉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论文在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低承载力区、中等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分别代表

2、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v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v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中图分类号:S301文献标识码:A1研究区背景中国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1998年人口占全国的40.6%,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8%。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以其毗邻海洋的区位优势和其强大的内陆经济腹地,在海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主导的今天,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国家宏观的战略导向

3、,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持续高速发展,在加速现代化进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各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作为经济、社会活动载体的土地在沿海地区不仅存在先天不足,而且某些矛盾越来越尖锐。1.1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均耕地作为衡量区域人地关系协调与否的重要指标,过去20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22耕地的递减,人均耕地明显下降。1952年全区人均耕地为1600m,至1993年已经不足600m,1998年更减2(2至510m合0.0515hm)。1.2水土组合

4、匹配程度较差水和土作为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其地域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由图1可看出,沿海地区水土地域组合差异悬殊,匹配程度较差。为进一步作定量分析,我们采用“水土协调度“指标对沿海地区水土组合状况进行分析衡量。具体测算公式如下: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经测算,水土协调度指数南方5省区为3.00,北方7省市为0.38,指数之比是11∶1,南方明显优于北方(图2)。1.3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的属性表征,体现人地交互作用

5、的密度和强度。如以土地利收稿日期:2000-11-07;修订日期:2001-01-1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九五”重点项目(KZ952-S1-211)。第一作者简介:王书华(1972-),男,河北景县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生态经济、区域规划。©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3期王书华等: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249图1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注:①灌溉面积是采用农业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②劳动

6、力集约度和资金集约度,是指每公顷土地上Fig.1Contrastofcultivatedlandandwater投入的农业劳动力和资金的规模。resourcesincoastalzoneofChina①用率、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这两个指标为例,前者全国平图2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均水平为51.32%,沿海地区为90.0%;后者全国为Fig.2Thedegreeofcoordinationbetween6.25%,沿海地区竟达24.6%。显然这两项指标都明显waterandland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该区人类活动的强度较

7、大。1.4急剧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表1近10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1985年以来,随着沿Table1Changesofland2usestructureineasternChinaduringthepasttenyears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42(单位:10hm)内部利用结构也在发生着年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急剧的变化。农用地中耕地、草地比重大幅度减少,19852.890.263.240.610.550.180.731.54园地、林地尤其是经济林19902.830.323.290.

8、650.600.190.741.38比重增加及各类非农用地19962.810.423.720.160.700.210.781.20增加,土地后备资源减少(表1)。2土地承载力研究述评2.1土地承载力研究回顾自1812年RMalthus就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假说提出以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就相继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