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

ID:42466598

大小:1.2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5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 燕山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燕山地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四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7年1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3.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一、基础·运用(21分)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

2、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为了让全体师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某学校组织了宣传活动。初四(3)班要用板报的形式介绍24节气之中的“春分”。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8分)(1)在《我爱“春分”》板块中,宣传委员向同学们征集对“春分”节气的认识或评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投稿,其中字、词及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挑选出来。(3分)要说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春分首当其冲。春分一到,明媚的春天就此来临,辽阔的大地上,春辉照耀,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这时候是踏青、出游、放

3、风筝的好时机,还可以玩“竖蛋”游戏,吃春饼等等……春分,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字:词:标点:(写出错误标点及其所在的短句)(2)板报正中要书写一个“春”字,请你从下面四种书体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该书体特点简要阐述选用的理由。(2分)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答:你选择第幅作品,它属于书体。选用的理由是。(3)《诗韵“仲春”》板块要向大家征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下面是对24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小寒”是与“大

4、寒”相比较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之为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在物候上,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化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小寒、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毕竟春

5、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氛的,这气氛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比较(jiǎo)气氛(fèn)B.比较(jiǎo)气氛(fēn)C.比较(jiào)气氛(fēn)D.比较(jiào)气氛(fèn)(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3)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下面四句谚语,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是()(2分)A.小寒大寒,冷成冰团。B.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C.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6、。D.小寒大寒,杀猪过年。(4)大寒过后,春节将至,你要在书房门口挂一副对联,下面有三副书斋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为什么?(3分)第一副:上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下联: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第二副:上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下联:人与梅花一样清第三幅:上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下联: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你选择第对联。原因是。3.默写(4分)(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1分)(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阅读下面【

7、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掇,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舟发自常山,由瞿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①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

8、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谓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②,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③,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