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

ID:42473353

大小:50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_第1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_第2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_第3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二物理A组作业(基础落实勿折扣)——杠杆和滑轮2012-6-4图31、画出图1中作用力F的力臂。图1FOA图22、图2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舂米工具脚踏板上的动力F的力臂。3、如图3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的P刻线处挂2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A刻线处挂__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4、图4所示的各种用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天平C羊角锤B图4钢丝钳D镊子A图5GOABF5、如图5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沿竖直向上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

2、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b到O的距离b点挂钩码的个数OAb到O的距离b点挂钩码的个数OCb到O的距离b点挂钩码的个数OBb到O的距离b点挂钩码的个数OD图6乙6、如图6甲所示,杠杆的质量不计,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在O点右侧b点处挂上钩码。重物的质量及a点到O点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钩码的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点到O点距离的关系图象是图4乙中的是aOb图6甲F1G1G2F2图77、使用定滑轮                       A.费力B.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可以省一半力D.既省力

3、又能改变力的方向8、如图7所示,动滑轮重为G1,忽略绳重及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则F1=,F2=。49、用图8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忽略摩擦及绳和滑轮的重力),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图8图9F1G1G2F2图10FG图1110、请你组装图9所示的滑轮组,要求使用此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11、如图10所示,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若G1:G2=1:4,则两物体所受拉力之比是A.2:3B.3:1C.3:8D.8:312、用如图1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30N,所用拉力的大小为120N,动力的作用点竖直向上通过的距离为7.2m;问

4、:物体重多少N?物体被提升多少m?(不计绳重和摩擦)B组作业(乐于思考需勇气)——中档训练13.如图12所示,杠杆AB的A点挂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C,B点挂体积为2000cm3实心小球D,AO:OB=1: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D静止在空中,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若将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比p1增大了4000Pa,A点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0N,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取10N/kg)A.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受到浮力为80NB.小球D浸没在某种液体受到浮力为40NC.该液体的密度是2.0×103k

5、g/m3D.小球D的密度是1.25×103kg/m3图12414.如图13所示,利用此杠杆装置可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提出水面。已知OC∶OD=1∶2,物体A的质量为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2,物体B的质量是320g,体积是40cm3。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用力拉A,将物体B从容器底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A的力为F,杯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若p1与p2之差为40Pa。则拉力F是_____________N(g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图13C组作业(

6、个人愿望加能力)——难题训练15.如图15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的质量为100kg,其底面积为5×10-2m2,B、E是定滑轮,C、D是相同的动滑轮;杠杆MN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M∶ON=1∶2.小文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在N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F1,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FA1,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当小文在N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F2,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FA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2为4×103Pa。杠杆MN和绳的质量、轴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

7、N/kg。求:(1)物体A受到的拉力FA1;(2)小文施加的拉力T2;(3)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1∶F2。4图1515G人T1′F1′T2′F2′G人甲乙(1)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物体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GA=N1+FA1GA=N2+FA2已知GA=1000NN1=p1S=6×103Pa×5×10-2m2=300NN2=p2S=4×103Pa×5×10-2m2=200N解得:FA1=700N;FA2=800N(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甲OEHT1OEHT2乙F1=G人-T1F2=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