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

ID:42476054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_第1页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_第2页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_第3页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创】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氏间活动主要超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呆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战盛。《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

2、,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眈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E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序•■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木來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备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二、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三

3、、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桝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影写-*横,“晓”右上部不

4、要多写一点,“育'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耍适当。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的提。课文后血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棊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乞巧唐.林杰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卑秋月,穿尽红丝儿力条。“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列宵”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据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

5、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儿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淸二楚,简明扼要,形彖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夜不寐的悄墩。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

6、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莉海青夭,夜夜心情孤菽。"应悔”是猜测的总思,农现出一种同病和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总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

7、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4耍垂视学习伙伴的捉示,注总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契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可以通过口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四、参考资料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賦诗,下笔即成章。乂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

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及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有条件可参阅叶至善创作的《牛郎织女》,因篇幅过长,这里从略。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如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曾拟作了《织女赠牵牛》诗,王筠(公元1784-1854年)乂拟作了《牵件:答织女》诗。庾信、谢眺还作过《七夕賦》。加有名的要算一首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