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

ID:42528814

大小:458.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6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_第1页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_第2页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_第3页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班移动课堂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悸理哲学班移动课-堂Z《道德经》与道家智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冇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冇志虽is玄同。故平可蹲而亲衣卞皆知帯之轨帯•两理己。30養之为攣票芝。上栄5«&=啤卞滝奮!T叢夭*■生「一主一「一一主r=一生方乜衣卞之至*T驰99壬卞之呈坚。歎禀«*0者事。闭MC■桂貫锐・那暂栄气千Fmle剧.不可帶而倉;不可海WJT平可潯而联。故为壬下贵。——老子《道德经》深秋季节是多彩的季节!2015年口月6日,『武汉人学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高研班[的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大洪山风杲区,一起走进《V道德经〉与道家智慧》的课堂!这次课程内容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晓毅教授带

2、来的《道徳经》。导师简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1•専士生导师。王晓毅教授主耍从事思想史研究,尤其对魏晋玄学用力其多,并形成了以社会心态为屮介,将历史与哲学融为一体的治学特色。课程概要木次课程主要围绕道家“内圣外王”智慧,黄老外王“因循”之道,融合百家之长,综合运用,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王教授由浅入深,由我们耳熟能详的句了到我们的LI常生活,再到企业管理;从内容梗概逐级深入再展开,主要I韦I绕:道,自然,无为,结合古今实例进行解读和启发!用一句话总结:无为顺应自然便是成功之道。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王教授以古喻今,把这么枯燥的一门课程,讲解的趣味十足,课堂

3、上笑声不断,掌声亦不断!王教授对道家“因循”为木进行解析,并结合企业,生活实例讲解,对于诸了百家的智慧经典研读给予了止确理解以及吸收使用方式的指导,感谢王教授两天的精彩课程!精彩语录1.一个字,柔;三个词:自然•无为•道;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目的:无为无不为。2.什么是道?“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世界存在“有形”与“无形”两种事物。“道”:无形,简称:“无”。万物:有形,简称“有”。3.什么是自然?自然是事物本性的展现。“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4.什么是无为?无为指顺应自然的行为。无为指尊重客观规律。为什么将“规律”称为“道”?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将规律称为“道”,是取

4、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Z意。夫“道”也者,取乎力•物之所由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人”。5.“道”有两种存在形式:①常(恒)道:常,永恒。常道,指天地万物产牛之前便独立存在的宁宙本原与规律,无法用语言描述。②非常(恒)至IJ:非常,非永恒不变。非常道,指依赖具体事物存在的规律,可以用语言描述解说,如马道、狗道、人道等具体事物所遵循规律,是事物实现口身Z“德”的内在依据。6.庄玄内圣“逍遥”Z道!“逍遥”Z境无差异:逍遥是本性的满足,如果满足了口己的本性,那么逍遥本身是没有任何差界的。不仅小人物与大人物,即使圣人与凡人也无差别。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

5、细乎!凡人只能适应某种条件,称之为“有待”。圣人能适应一切条件,称之为“无待”。圣人无神力,能以“无心”顺应变化。【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高研班下期课程预告课程时间:2015年12月5〜6日课程名称:心性智懑:《金刚经》与佛教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