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ID:42648456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_第1页
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_第2页
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_第3页
资源描述:

《剖析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宝宝的分离情绪幼小的儿童有时会把某种模式整合在自己的生活中,如,妈妈上班,孩子跟奶奶,孩子一直都不哭。某一天由于某种原因,如跟妈妈正在亲昵时,妈妈到了上班的时间马上要离开,孩子正在兴头上不愿意妈妈离去,因此而哭泣。而这时大人显得比较紧张,这种紧张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这一天跟平常不一样,这就加剧了哭的需求。到了第二天妈妈将要走时,身边的成人就在想:孩子会不会像昨天那样哭?他可能会哭吧?成人以为自己这样想孩子不知道,其实孩子的敏感能够觉察到成人凝重的气息,这种气息跟他昨天哭的时候的气息很接近,于是他就真的哭了起来。

2、这一哭妈妈和奶奶都要去哄他,说话的声调和行为与他不哭时完全不同,这种异样的表现使孩子发现了哭的功能,于是他还要重复使用哭这一形式。时间久了,哭就成为一种仪式,在妈妈离开时孩子就非哭不可。由此看来,哭并不见得是由于妈妈离开后孩子不快乐造成的。其实真正不快乐的孩子不会再表达不快乐,而是显出麻木和呆滞的表情,很难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所以如果孩子每天早晨必须得哭,那么家里的成人就得反思一下在孩子哭时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调整自己,不让孩子的哭得到强化。如果哭已成为一种模式,那就平静地对待他,就当这不是哭,而是一种仪式。

3、这样,等成人不焦虑了,再想办法改变欢送模式。其实,妈妈每天都走,不必搞那么隆重的欢送仪式每天早晨妈妈离开时,就像在一起长久生活的成人一样,说一句“我走了”离开即可,不要每天早晨都隆重地再见。来刺激孩子注意离开这件事。如果孩子继续在每天早晨哭,无论他怎样哭,妈妈都不要说太多的话,不要说诸如妈妈上班很早就回来,你跟奶奶好好在家玩,妈妈去挣钱给宝宝买这个买那个。否则,这些话会使宝宝觉得离别是一件更加异常的事,更应该隆重一点。没有什么比与母亲的生离死别更能表达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情感了,所以孩子用了人类最隆重的形式欢送母

4、亲。其实,没有什么比母亲平和而正常的状态更能给孩子传递妈妈早晨的离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所以孩子哭,家长首先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家长态度平和了,孩子就是哭两声也没有关系。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建立的好,表现在他是否会在自己认为的安全的那个人周边进行探索和活动;如果那个人离开,他是否会产生忧伤和焦虑;他是否明确的知道谁是那个可依恋的人,并始终如一的将那个人作为依恋对象。孩子把这样的依恋对象分为主次,对孩子来说,当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在的时候,孩子就只依恋这个人;当这个人不在时,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排序去依次选择其他的人。当这些人让孩

5、子认为他们肯定不会离开时,孩子就会安心的以这个人为中心对周边进行探索和观察。如果孩子要改变方向和位置,会回过头来看一看依恋对象;如果孩子受了伤或跟别人发生了冲突或者感觉到不愉快时,会跑向自己所依恋的那个人的怀里寻求安慰;如果依恋人移动了,孩子就会立刻紧张的大叫,或放下手中的事情,紧跟着依恋对象。这种情况,叫做孩子有安全感,孩子的依恋形式是安全依恋形式。如果孩子的表现是相反的,根本不需要依恋对象或者跟着第一个依恋人就不要第二个依恋人了,跟了第二个依恋人就不要第一个依恋人了,还有在最重要的依恋人分开又重复出现时,孩子

6、既显得特别兴奋,想要扑过去,但又同时回避母亲的拥抱,回避与母亲进行目光的交流,这些情况都说明孩子的依恋不是安全依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