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

ID:42836462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_第1页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_第2页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_第3页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及步骤;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经历结合所给条件灵活选择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达到简便运算,提高学生分析、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

2、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学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只需要一个条件,在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也只要一个条件就行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几个条件?(二)自学例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1,0),B(3,0),并且过点C(0,-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法一:,关键是:(1)熟悉待定系数法;(2)点在函数图

3、象上时,点的坐标满足此函数的解析式;(3)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二: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选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y=a(x-x1)(x-x2),其中x1,x2为两交点的横坐标。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3,-2),且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为4,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小结:此题利用顶点式求解较易,用一般式也可以求出,但仍要利用顶点坐标公式。难点,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三)展示 1、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完成。 2、同时,让学生演板,尝试完成。3、老师点拨。(四)一试身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原点,当x=1时,y有最小

4、值为 -1,求其解析式。2、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1,0),点(0,1)在图像上,求其解析式。点拨:让学生思考每道题只有一种方法吗?不同的方法看哪种更简便。(五)知识应用有一个抛物线形的立交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高度为16m,跨度为40m.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点拨:(1)学生建立坐标系,解答。(2)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解答的?(3)观察那些方法较为简单?(4)总结应用型函数的解答思路。(六)总结1、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2)顶点式:_

5、______________ (a≠0)(3)两根式:_______________ (a≠0)2、本节课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1)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y=ax2+bx+c形式。(2)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能求出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等与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为顶点式y=a(x-h)2+k形式。(h、k分别是顶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3)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交点横坐标时,通常设为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3、求

6、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形结合等【课后反思】  求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陕西中考第24题固定出现,更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在求函数的解析式时,应恰当地选用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择得当,解题简捷,若选择不当,解题繁琐,甚至解不出题来。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其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

7、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