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画同源”

浅谈“书画同源”

ID:42870530

大小: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书画同源”_第1页
浅谈“书画同源”_第2页
浅谈“书画同源”_第3页
浅谈“书画同源”_第4页
浅谈“书画同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书画同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书画同源”摘要:不论语言,绘画,文字都是人类头脑屮固冇的,它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反映,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是对自然界的形象反映,即图经也,书,纬线也,古Z学者左图右书,未尝偏废,这就是'书画同源'入木三分的内涵。关键词:屮国画;艺术语言;书画同源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通常简称为“中国画”,它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被誉Z为东方艺术的典范。因此,对中国画艺术形式和规律的研究至为必要,意义深远。为此,本文仅以个人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对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课题作此初探,以望和同仁们交流

2、。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在改造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交流思想的声音符号。但是,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下以及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无法长期保留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所以辅之以刻划符号或结绳来帮助记忆。这种符号便是最早的图画和文字。从图画和文字的起源考察,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纪录人类思维的符号。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而我们中华民族的绘画和文字间渊源关系更有着典型的意义,因此探讨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的特点不能不以此为线索。我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一一“书画同源”说。这里的“书”包含着“

3、文字”和“书法”两层意思,其实文字和书法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书画同源”的问题、丿力来学者观点不一。在此,我们不去纠缠各家学派对这一理论的纷纭争论,单就从绘画和文字起源的这一点讲,我认为它们是同源的,实际这是反映了事物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揭示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特点的一把钥匙。不论语言、绘画、文字,都不是人类头脑中固有的,它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反映。语言虽然在交流思想方面比较方便,但对所讲述的事物看不见摸不着,如果配以图形符号,则能使语言具体形象化,又是纪录语言的符号。在起初,由于人们对宇宙认识能力的限度和幼稚,纪录语言符

4、号的能力也是幼稚和简单的。随着我们先民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丰富后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语言的形象符号功能开始向不同作用方面发展。一种趋于抽象,这就是文字;一种趋于具象,这就是绘画。当然这种提法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在文字屮也冇象形的成份,而在绘画屮也有抽象的因素。在绘画和文字分道扬熊之后,虽然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但就社会功能来讲,以致谁也不能代替谁的作用。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前人已经有了合乎科学的认识。大家都知道西晋时陆机就说,“宣物莫大于言,传形莫善于画”。到了唐代张彦远,对书画起源和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书画同体而

5、末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历代名画记》)。宋代韩拙乂把他们的意思作了阐发,“书画同体而未分,故知文能叙其事,不能载其状,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山水纯全集》)。比韩拙稍晚的南宋郑樵,贝IJ将绘画和文字的不同功能和相互间关系更有了科学的总结,“图,经也;书,纬也。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舍易从难,成功者少。古之学者,左图右书,未尝偏废,故人易为学,而学易为功”(转引自明代徐柿为钦柳《画解》所写的序言)。这些论述都说明,文字和绘画的分工虽然

6、不同了,但都是人们认识和纪录事物的符号。文字纪录语言,绘画纪录形象。因为是不同的思维符号,所以在社会实践中要“左图右书,,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功效。我们说中国文字是一种符号,人们不会提出异议。这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形,每个字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划组成,定形的单字有一定数量,目前中华大字典是收录最多的,也不过四万八千多个字。至于说中国画也是符号,可能不易被人们接受,并且会质问:汉字的符号特点明显有规律可循,而中国画符号的规律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对文字称符号能理解,把中国画叫符号就不理解呢?这个原因在于人们对符号的含义已经

7、冇了固冇的习惯看法。其实“符号”词义,就是记号、标记的意思。不论符号、记号、标记,都是代表一种事物,正如前面论述文字和绘画起源关系时所讲,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纪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也是极其发达和多种多样的,因此也决定了纪录思维符号形式的千差万别。如果我们承认绘画艺术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产物,那么在理论上就没有理由否认它不是一种思维符号。中国画既然是艺术,当然有自己认识纪录客观事物的本身规律,以及和其他纪录思维符号的不同特点。首先,它屈于绘画,和所有绘画形式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语

8、言上有共同的规律,这就是早在魏晋南北朝时谢赫所讲的“应物象形”和宗炳所说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可以说,这便是绘画艺术语言与其他思维符号在表现形式上的根木区别。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蜩造能够看得见的具体形象,所以它的符号形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