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

ID:42887188

大小:5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_第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_第2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_第3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_第4页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回顾与思考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教案东风学校:李剑锋学习目标:1.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2.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的性质。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一、复习提问本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一)、概念:§两个角的和是_____,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_____。§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_______。(二)、性

2、质:•_________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____相等;•对顶角_____。二、回顾与思考1.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那些?相交、平行2.两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钟位置的角。              对顶角、邻补角若∠AOD=90°,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垂 直1.教师强调: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相等)如果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垂直)3.什么是垂线?它的性质有哪些?ABCDO如图OA⊥OC,OB⊥OD,且∠BOC=α,则∠AOD为()A、180°-2αB、180°-αC、90°+ αD、2α

3、-90°1.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的距离?7.找出图4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错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怎样判别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有什么特征?9.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有什么异同?例:如图5,由∠1=∠3得___//____()由∠2=∠3得___//____()    由∠3+∠4=180°得___//____()由∠2+∠4=180°得___//____()10.为什么研究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4、的位置关系总是与角联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图5三、练习1.如图1-1所示,∠AOC=36,∠DOE=90,则∠BOE=_______.2.如图1-1中,有_________对对顶角.3.如图1-2中,已知四条直线AB,BC,CD,DE。问:①∠1=∠2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②∠1=∠3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③∠4=∠5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④∠2=∠5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

5、4.如图1-3:①∵∠1=∠2,∴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②∵AB∥DC,∴∠3=∠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③∵AD∥______,∴∠5=∠AD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在电线杆C点处引两根拉线固定电线杆,若∠1+∠2=90°,∠2+∠3=90°,那么∠1___∠3(填>,=,<)理由是_____________。(图略)6、在下面的两幅图中,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试着说明你的理由。(图略)考察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3种判定方法: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方法只要其中

6、之一符合即可判定两直线平行7.如图,已知:∠1=∠2,BD平分∠ABC,试说明AD∥BC.(图见课件)解:∵BD平分∠ABC()∴∠2=∠3()又∵∠2=∠1()∴∠3=∠1()∴AD∥BC()四、小结:(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平行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作业基础训练2017年5月10日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教学反思: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学生起点分析:积极因素:学生已经完成了平行线与相交线有关的知识学习,并能初步应用这些知识

7、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多种活动能够进行一定的几何表达;同时经历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类比、转化较为丰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解题之后要进行反思——改变命题的条件,或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或将图形进行变化,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2017年5月11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