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

ID:42937741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_第1页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_第2页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_第3页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_第4页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流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以书籍管理流通为例摘要:宋朝文化繁荣,在对外交往屮书籍的输出成为一大特色,其屮高丽对于群籍的渴望甚是迫切,常以纳贡为名向宋朝求赐群籍。苏轼作为宋朝高官中鲜有的“懂韩派”,他认为宋朝与高丽的外交是弊大于利,奢华的接待浪费了大量民脂民膏,对高丽人的监控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不利于国家信息的安全。苏轼在与高丽20多年的打交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度的外交理念。以书籍流通为例,从维护国家利益,谨防安全信息外泄和以国家和百姓利益为出发点两个方面介绍苏轼对高丽的外交思想。关键词:苏轼;高丽;外交思想雕版印刷技术在宋代日趋完善和成熟,使得大量书籍得以雕版印刷,规模很大月•

2、版本众多。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屮心,宋代书籍受到其他国家的青睐和重视,这些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引进汉籍,为口身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耍知识源泉。其中高丽就是引进汉籍的一个特殊代表,但是宋代汉籍向高丽的输入并非只是文化交流那么简单。苏轼在《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三首》、《论高丽进奉状》等文章中明确向皐涪陈述不加限制的对高丽输出群籍的利害关系,以一个外交家的视角呈现出对于国家安全与利益得失的谋划与思考。虽然从今人的角度出发,苏轼的一些思想略显保守,但是瑕不掩瑜,20余年与高丽处事的经验,造就了苏轼对高丽的一套成熟冇度、连贯完整的外交理念。具体表述如下:一、维护国家利益,谨防安全信息外泄的外交原则在宋朝

3、的统治之前,汉唐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在对外关系中占据主动,唐太宗更是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华与夷的思想界限逐渐为各朝代统治者所共识,以汉民族为首的天朝大国以朝贡的形式标榜着其独大的地位。然后到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国势使得旧冇的外交局而分崩离析,宋朝为了求得一席安稳Z地,不得不向辽国和西夏进贡,而且原有的附庸国也不再按木朝的意思行事,停止进贡,转而依附更强的汉民族眼中的“蛮夷Z国”。在外交方面,宋朝是矛盾的。一方面,宋朝不想放下端持已久的大国架子,但是另一方面,现实往往吋不吋给宋朝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两次任职杭州和任职礼部的苏轼,凭借多次与高丽打交道积累

4、下来的经验,深知其中的矛盾与利害关系。因此,苏轼在对外斡旋中,以维护国家利益更主要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为指导思想,在口己的职权范围内,力图维持本朝利益且不失大国风度。(-)对国家信息安全的缜密思考元祐八年(1093),高丽来使乞求买书,苏轼连奏三劄表示强烈反对,其文见于《苏轼文集•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三首》。苏轼为什么要坚决反对高丽买书,我们先不看其劄子屮的理由,首先来分析《续资质通鉴长编》卷六十四的一条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的诏令:“民以书籍赴缘边榷场博易者,口非《九经》书疏,悉禁之。违者案罪,其书没官。”①権场设置在边境地区,而北宋边境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契丹,其禁书外流的主要口的当是为了

5、防范契丹通过汉籍调查北宋境内的山川河流和警备系统从而南侵。但是高丽与北宋没有边界上的利害关系,为什么苏轼述要反对高丽买书呢?这就涉及到高丽与契丹的关系问题,因为高丽是一直作为契丹的属国而存在的。所以苏轼在劄了中说到以卜两点:“中国书籍山积于高丽,而云布于契丹”;“使敌人周知山川险要,边防利害,为患至大。”②苏轼所担心的是高丽购入的汉籍会流向契丹,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理解,这是十分正确的。关于苏轼此举,冇部分今人认为苏轼此举是小题大做,是保守派的保守举动,不利于我国与高丽的文化交流。但是,纵观宋朝的历史,我们发现苏轼此举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宋朝以文建国,对待文人则采取了较为宽松自

6、由的政治态度,这也造成了朝臣的保密意识普遍比较单薄,国家缺乏强有力的保密机制,这也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及外交政策中丧失先机。元丰四年(1081)九月,宋神宗下诏:“陕西、河东用兵,虽已冇漏泄禁约,近多已传达委曲至河北缘边州军,显是方今预事文武官以私书漏露其事。其令河东、陕酋诸路转运、经略等司,遍约束辖下文武官,不得与河北及四方亲识通书说边事,若有彰霜,当①(宋)李愿.续资质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425.②(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三首[A].苏轼文集[M].」匕京:中华书局,1986:999-1000.械送卜•狱,终身废弃。”①这则诏令反映的是宋朝与西夏军事对峙期

7、间,宋朝的涉密官员毫无防备的将本朝的作战意图透霜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从而使得宋夏边境的普通百姓都了解了宋朝的战略部署,这无异于直接告诉敌方我方的军情,如果战争爆发,宋朝军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高丽所得炀予,若不分遗契丹,则契丹安肯听其来贡,显是借寇兵而资盗粮,此三害也。高丽名为慕义来朝,其实为利,度其本心为契丹用,何也?契丹足以制其死命,而我不能故也。今使者所至描画山川形势,窥测虚实,岂复冇善意哉?此四害也。庆历中,契丹欲渝盟,先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