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ID:429587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1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4页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生物科学大型海藻的研究进展摘要【摘要】:近年来,我国诸多海湾富营养化严重,海湾赤潮和大规模的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湾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大型海藻具有能最好的利用输入到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组成,可以把营养损耗及潜在的经济价值损耗降低到最少。使人工养殖系统达到多样性、循环性、稳定性的统一,使系统具有最高的容纳量和经济产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一些大型海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充分地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转化成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从系统里输出,可提高系统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养殖成本。铁钉菜在生长过程中

2、能大量吸收C、N、P、Ca等营养物质,栽培铁钉菜是吸收、利用营养物质,防治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关键词】:铁钉菜;大型藻类;营养盐近些年来,我国诸多海湾富营养化严重,海湾赤潮和大规模的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湾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舟山群岛的中街山列岛及附近海域位于浙江东部海域,处于舟山渔场中心位置,与我国近岸海域相比所受污染较轻;但该海域也出现了一定的生态问题,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迹象,鱼体趋于小型化,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而海带、裙带菜、紫菜、铁钉菜型经济海藻,生物量大、生产力高,在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收C、N、P、Ca等营养物质,栽

3、培大型海藻是吸收、利用营养物质,防治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藻类学家开始对中国沿海的海藻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工作日新月异,有关论文、调查报告不断见于各种刊物,曾呈奎等人编著的《中国经济海藻志》(科学出版社,1962)和《中国常见海藻》(英文版,科学出版社,1983),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有关海藻的人工养殖、综合利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也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大型海藻具有能最好的利用输入到养殖

4、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组成,可以把营养损耗及潜在的经济价值损耗降低到最少。使人工养殖系统达到多样性、循环性、稳定性的统一,使系统具有最高的容纳量和经济产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一些大型海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充分地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转化成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从系统里输出,可提高系统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养殖成本。1.典型海藻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与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黄道建,黄小平,岳维忠的《大型海藻体内TN和TP含量及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提到针对由陆源污染和海水养殖等

5、引起的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养殖大型海藻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展开,典型海藻对改善养殖水体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1)大型海藻的生理特点是通过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C、N、P等生源要素.规模化栽培海藻不仅可有效地降低养殖水体中N、P等营养物的浓度,而且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人工栽培海藻的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且海藻产品容易收获.通过海藻吸收并固定的N和P等营养物质由海洋转移到陆地,可大大降低养殖水域营养物质含量,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3)大型海藻的生

6、命周期较长.在同一海区,可根据不同海藻的生活习性和季节变化,交替栽培细基江蓠、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等优良海藻品种,通过将海藻收获上岸,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工栽培细基江蓠的干重产量达到5000kg/hm2.从本次研究分析的结果可见,按干重百分含量计算,细基江蓠TN月平均含量为4.837%,TP月平均含量则为0.285%.通过细基江蓠的养殖收获,养殖水面N、P的去除量约分别为242、14kg/hm2.可见,由于石莼、羽藻等海藻体内TN、TP含量均较细基江蓠要高,其对海水中N、P的净化能

7、力将相应地提高.因此海藻的养殖将对富营养化海水起到较大的净化作用,对水体质量的改善会有相当的贡献.来自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姗楠、李祯、何培民与2002~2004年,在江苏省启东吕泗港进行的开放性海区紫菜(P.yezoensis)栽培生态修复作用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紫菜栽培期间,栽培区内营养盐含量有明显下降;紫菜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高为79.6%,对亚硝酸态氮的去除率最高为67.6%,可以使海区水质由劣V类达到I-Ⅱ类水质。他们与2004~2006年,在研究大规模海带栽培对浙江象山港网箱养殖区的生态修复作用时,发现海藻

8、修复区比对照区的氨态氮平均下降42.5%,硝酸态氮平均下降27.O%,亚硝酸态氮平均下降57.4%,活性磷平均下降55.O%。2006年夏季,在浙江象山港网箱养殖区内栽培江蓠,并对网箱养殖区的水质变化进行连续监测,20天后网箱养殖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