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

ID:42971916

大小:42.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_第1页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_第2页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_第3页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学“和”思想的哲学思考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2-711:20:14点击:3摘耍:“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耍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衿学思维。"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体自身内部是一种和谐默契、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观念贯穿于国人对宇宙万物认识的全过程,成为中华民族椿神信念和行动上的一种烙印。同时,“和”的思想深植于中医学理论屮,成为影响屮医理法方药,指导辨证诊治的重要依据。屮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冇其独待的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助力作用。关

2、键词:"和”;中医学;衿学中国人对"和”思想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辞源》对和的解释是:“和,顺也,谐也,平也,不刚不柔也。”《中庸》认为:“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和”的木身意义是“协调和谐、适度之.义”,人们习惯将“和”与“谐”并称。“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内容涵盖了人们对自然地理、社会环境、人世道理、屮医诊治疾病等诸多方面规律的探寻和认知,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以來的人生经历与理性思考的汇结。"和”思想渗透在浩瀚中华文明历史中的各个角落,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样式,是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也具有文化与思

3、想品格双重上的意义[1]。1中国哲学Z“和”中国丿力史上“和”的概念经丿力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彖而为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來农达协调、和谐、平和等思想观念。中国哲学家们把“和”作为自然界的本质或特性,“和”既可以看作是自然界的起源,同时也是自然界运行的动力。老子押学授显若的特征,就是把“道”提升为最高的衿学范畴。这是老子的理论创造,也是中国衿学思维一步步抽象的结果。这其中,共分为三步,其一,111道路的“道”上升为规律或法则的“道”;其二,111具体的法则上升为普遍的法律或法则Z“道”;

4、其三,由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上升为宇宙的木原Z“道”。《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老子的“道”Z本原,只能说是一种原始的混沌状态,没有具体的规定性,无法直接把握。它的存在只有通过它的作用來表现,它的特征也只有通过它的作用来把握。而老子正是从"道”的作用中发现了宇宙及其力物的辩证法,也发现了宇宙及其力物的辩证规律。山此,老子还捉出了“自然无为”的治国之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渭的“道”,是指存在于万物和自然Z中最初最木來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自

5、然万物演变的规律。《礼记•屮庸》认为:“发而皆屮节,渭Z和。中也者,天下Z大本也;和也者,天下Z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这里谓“和”为“中节”,并把“中和”提升到宇宙粘神的高度。中庸讲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强调对欲里、情感和行为等有所节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儒家思想认为,如果:人人能够“文质彬彬”“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做到行为冇度,进退冇矩,那么,整个社会与宇宙的和谐,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H然万物耍保持生机,必须各安其位,顺应自然,才能秩序井然,这种井然冇序就是“中”就是“和”

6、。只有做到“和”,天下才能“达道”,“达道”即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相一致。这里,中国竹学将“和”看作是口然界运行的日常状态,"达道”的前提和基础。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和”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易经•乾》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4]。”说的是随着世间规律变化,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包括人都将获得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可能存在着冲突和差异,但是最终在差异的同时乂将耍向融合走去,即趋于太和,这是由天地力物变化规律所决定的。2中医“和”的思想古人把人看作是天地

7、力物口然综合的产物,因而需要遵循口然界“和”的规律。而现代生理病理学已经证实,人的隸体与心灵达到I办调平衡也就是“和”的状态时,才能够保持正常、健康的生活。中医从气血阴阳、脏腑津液等各个基木方面都能够看出“和”的影子。阴阳是屮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既可以用來阐释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也可以用來解釋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中医某础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巫耍的指导作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等貝有指导作川。川中医学的语言来讲,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二气,刀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达到一种适度的状态,互相交融,力物便山此

8、而生,即新的和谐体,千姿冇态的和谐体逐渐累积成多样性的世界。《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凡阴阳Z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Z,是谓圣度。”意思是说,阴阳是交感互藏的,既相互对立,同时也相互制约着,不断发生着消长变化,只冇当阴阳处在相对平衡,也就是阴阳和合的状态下,人体才处在正常的生理状态。身体要想健康则必须阴阳调和,阴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