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讲义文档

法理学讲义文档

ID:43095702

大小:96.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6

法理学讲义文档_第1页
法理学讲义文档_第2页
法理学讲义文档_第3页
法理学讲义文档_第4页
法理学讲义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理学讲义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法理学的定义和特征l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广义的法理学就是法哲学,法哲学也就是法理学法理学有下述三个特征:l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性的法律问题l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疑难性l法理学是哲学方法在法学领域中的运用二、法理学的学科意义:科学、价值与批判l使法律认识价值化l对法律认识和法律实践的检视与批判l使法律认识体系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法理学的主要流派(一)自然法学派l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斯格拉底之死》。l古罗马:西塞罗对自然法理论的体系化。l中世纪: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托马斯.阿奎那

2、《神学大全》。l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l二战后的新自然法学派(二)分析法学派l边沁和奥斯丁把法学研究限定在实在法,开创了分析法学的先河l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主张在法学研究中剔除一切价值判断l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l拉兹、比克斯对分析法学的发展(三)社会学法学l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的“活法论”l美国的庞德对社会利益的推崇l美国的霍姆斯认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l美国的卢埃林和弗兰克把法律视为是对法官将要做什么的预测(四)统一法学l统一法学,也称综合法学或一体化法学(IntegrativeJurisprudence),是美国法学家杰罗姆.霍尔于20

3、世纪40年代提出的,旨在推动各主要法学派“溶合”,建立“适当法理学”的法学运动。它是二十世纪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其主要思想是对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大法学流派进行综合,倡导法哲学的一体化运动。l统一法学认为法律研究应当是对法的价值、形式和事实的研究,而以往的法学流派只侧重其中一个方面的关注是不正确的,统一法学提倡的全面考察法律的方法是一个创新,但是统一法学忽视三大法学流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意图消除它们的界限对其进行统一的思想是不切合实际的。(五)经济分析法学l经济分析法学家们把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引入法学领域,试图以“成本——效益”关系解释法

4、律行为,并进而期望以效益极大化的思路改革传统的法律制度。l科斯的“科斯定理”是所有经济分析法学家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他的“围栏理论”表明了制度设计存在着成本问题。l70年代,波斯纳出版了他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之后,人们开始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来表示这种新的法学派。波斯纳是公认的经济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l经济分析法学所具有的伦理困惑(六)后现代法学l后现代或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起源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才被广泛运用于哲学、艺术、社会学和法学等诸多领域。l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观点

5、是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反对、否定和超越以现代性或现代主义为基础的理论取向和思维方式。l后现代的解释和解构在法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最严重的智力危机”,它认为:第一,理性的个人作为自治的法律主体是不存在的。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是虚幻的。第三,法律的普遍性是虚拟的宏观话语。第四,现代法学所阐释的法律中立原则只是一种假设l现代性的辩护者哈贝马斯:现代性是“一项未竞的事业”,完善第一步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其“交往行动理论”或“商谈理论”主张沟通和对话四、法学方法论概述l法学方法论原理方法:构筑主客体之间的桥梁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本体关注”——“主体关注”

6、——“方法关注”关于方法本质观点有三: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和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l法学方法与其他科学方法的关系第一,哲学思潮对法学研究方法的深刻影响第二,自然科学方法为法学研究提供新手段第三,数学方法对法律问题的量化分析第四,其他社会科学方法的交互影响l法学方法论的意义第一,法学方法论是不同法律思想和文化沟通的标识第二,注重法学方法论可以反思以往的极端化认识第三,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学科意义的显在表现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进l西方法学方法的三阶段: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l中国法学方法的四阶段:先秦子学、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之学)、宋明理学(理气

7、一体说)、明清实学(经世致用之学)l中国当代法学方法论的反思:走向开放的法学五、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价值方法l一种从价值入手,对法律进行分析评判的研究方法,其追问的基本问题是“法律应当怎么样?”l价值方法的基本假定第一,自然高于人为第二,人类必有共性第三,普遍的法律才适合人类的天性l价值方法的意义第一,它促成了立法事业的发展第二,它以自然法等价值观念作为法律渊源之一,拓宽了法律渊源的范围,弥补了法律的空白第三,在司法领域,价值判断是确立法律责任的基础第四,由于它预设了法律的终极价值,因而具有强烈的批判功能第五,它可以塑造法律人的追求“善法”品格l

8、价值方法的理论争议第一,理性、道德等价值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第二,由于价值信念的不同,可能导致守法难以成为社会普遍的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