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ID:43206243

大小:4.6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0-02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第1页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第2页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第3页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第4页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谜底:地球)地球的形状陆地大气海洋1、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人古代印度人古代巴比伦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大地是一个圆盾大地是个龟背式的空心山盖天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周代有一本叫《周髀》的书,上面写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它的意思是,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好像一块四方的棋盘。后来,我国又盛行了另一种盖天说。《晋书·天文志》中说:“天如斗笠,地似覆盘。”意思是,天象一个盖在地上的斗笠,地是一个倒盖着的盘子。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张

2、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一些对于世界的描述。古时候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而这三头大象又站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印度的宇宙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回答: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你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随移动(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如果地球是方的,那么船就不会消失,如果地球是圆的,那船身先消失。登高望远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南端印度洋太平

3、洋太平洋麦哲伦航线思考与讨论1.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1)登高望远(2)天涯海角总走不到边(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5)飞机上看地平线……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6)如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等地球的大小(1)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赤道周长:4万千米思考?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还是很圆的?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21千米,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非常小,仅相差0

4、.33%思考与讨论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计算:1、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假设同学们胸前到背后的厚度为0.2米,同学们紧贴着排成一队,要多少人才能围绕赤道一周?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少天?4×107米÷0.2米=2×108(人)=2亿(人)4×107米÷(5×104米)=800(天)甲乙丙3、甲、乙、丙三人站在地球的三个位置,一天中三人绕地球的速度谁最快?甲和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甲最快,4万千米/天丙是零地球内部的结构假如我们用一把巨大的刀将地球切开,就会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5、地核地幔内地核地壳外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地壳(平均厚17千米)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内地核地幔地核图层名称地  壳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内地核地 幔地 核岩石圈软流层长 度17Km2900Km6371Km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约0~17千米)地幔(17~2900千米)地核(约2900~6371千米)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内地核岩石圈小结C—B—A《练习》1、阅读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回答问题:A、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椭球体。3、为什么在太空中地球看

6、上去是很圆的?稍扁略鼓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1970年,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昂首跨入了航天时代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为宇航员杨利伟乘飞船绕地球四周后,从太空安全返回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115个小时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人遨游太空最长的新记录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2011年,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

7、打下基础。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亚马逊的烟雾科威特油井燃烧大洪水撒哈拉沙漠伊朗沙漠作业:做好作业本第三章第一节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