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

ID:43219214

大小:1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4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_第1页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_第2页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_第3页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_第4页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疸概念: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一)胆红素的来源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占80%2、旁路性胆红素:骨髓内的幼红细胞有少量的血红素被分解为胆红素;3、组织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细胞色素、肌红蛋白等裂解为胆红素。(二)胆红素的生成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后,其中的血红蛋白分解生成血红素,血红素在酶的作用下形成胆红素。此种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即未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故称未结合型(非酯型)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三)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1、摄取:未结合型胆红素随血液循环运行到肝脏后,脱去白蛋白进

2、入肝细胞,与细胞内载体蛋白(Y、Z蛋白)结合,被送到滑面内质网。2、结合:未结合型胆红素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GT)作用下,形成结合型(酯型)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3、排泄:结合型胆红素形成后,由肝细胞分泌到毛细胆管。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四)胆红素的肠内代谢结合型(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尿(粪)胆原;粪胆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后氧化为粪胆素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粪胆原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回肝,大部分随胆汁排入肠,形成肝肠循环;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二、

3、黄疸的分类1、根据发病学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2、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为

4、:肝前性黄疸肝性黄疸肝后性黄疸。3、根据血清中增多的胆红素的种类分为:非酯型黄疸、酯型黄疸三、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一)溶血性黄疸:[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①免疫性因素:如异型输血、新生儿溶血等②生物性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红细胞被破坏③理化因素:如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溶血④遗传因素:如蚕豆病。[发病机理及特点]:1、血清非酯型(未结合型)胆红素浓度升高: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超过肝脏处理的能力,故血清非酯型(未结合型)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阳性。2、粪(尿)中粪(尿)胆素原增多: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酯化和排泄功能代偿性加强,进入肠内的酯型(

5、结合型)胆红素增多,肠内粪胆原增多,进一步氧化形成的粪胆素也增多并使粪便颜色加深。由此经肠吸收入血再经肾排出的尿胆素也增多。3、尿中无胆红素: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入血与白蛋白结合牢固,不能通过肾小球排出。(二)肝细胞型黄疸[病因]:肝对胆红素的处理包括: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酯化)和分泌排泄三个过程。1、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功能障碍:见于肝细胞内载体蛋白不足或缺乏,使肝细胞从血中摄取胆红素能力降低,导致血中非酯型(未结合型)胆红素增多。如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服用磺溴肽药物,药物与载体蛋白竞争性结合,抑制肝对胆红素的摄取。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酯化)障碍:先天性或后天性

6、因素造成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酯化)障碍,导致血中非酯型(未结合型)胆红素增多。如肝炎等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非溶血性家族性黄疸。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分泌排泄障碍:在肝细胞内形成的酯型胆红素必须经细胞器的作用,才能分泌到毛细胆管;然后再经各级胆管向肝外排泄。以上任何一处发生障碍,均导致导致血中酯型(结合型)胆红素增多。4、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综合处理功能障碍: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细胞损伤,如感染、中毒、肝硬变、肝癌等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酯化)和分泌排泄均发生障碍,导致血中酯型与非酯型胆红素均增多。[发病机理及特点]:①血清酯型

7、与非酯型胆红素均升高:机理见上②粪中粪胆素原减少尿中胆素原增多:由于肝细胞排泄功能减弱,进入肠道的酯型胆红素减少,所以粪中粪胆素原含量减少,粪便颜色变浅;但因肝细胞的摄取功能障碍,从肠道回肝的尿胆素原经体循环到肾由尿排出增多,故尿中尿胆素原增加。③尿中有胆红素:由于血中酯型胆红素均增多,其可通过肾滤出。(三)梗阻性黄疸[病因]:常见于胆道结石、胆管炎、蛔虫、肿瘤等,使胆道狭窄后阻塞,使阻塞上端的胆管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等破裂,酯型胆红素入血窦,血中酯型胆红素增多。[发病机理及特点]:1、血清酯型胆红素升高:机理见上2、粪(尿)中粪(尿)胆素原减少或消失:由于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排入

8、肠道或排入减少,粪尿中胆素原减少或消失,故粪便呈白陶土色。3、尿中有胆红素。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原因]:①    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一时性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负荷增加;②    新生儿肝细胞内载体蛋白不足,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运载降低;③  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酯化)障碍。[对机体的影响]: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血浆非酯型胆红素升高(一般不>12mg/dl),引起一时性黄疸,1—2周后逐渐消退。五、核黄疸的原因及对机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