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

ID:43247334

大小:174.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7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四)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检测(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形象图。对此图现象造成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A.强化屮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B.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C.导致了“三冗”现象的出现,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D.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达到了长治久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端,故D项分析不符合史实。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Z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2、()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3.北宋中期,“三冗”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少交赋税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④和“三冗”局面的出现无直接联系,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1.王安石在《河北民》诗屮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

3、逢时,“汝生不及贞观屮,半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FH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诗中的“输与官家事夷狄”,表明作者对北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纳贡求和的强烈不满,故④正确;“汝生不及贞观中”表明了作者对唐代治世的向往,故③正确。诗中不能体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故排除②:诗句表达的是作者对冗费的不满,未提及冗兵冗官,故排除①,正确答案为Do2.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屮,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

4、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将兵法是军事改革的措施,与“理财”没有直接的关系,将含③的选项排除。3.下图为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他曾经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他所说的变法措施是()B.募役法D.市易法A.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寇乱息”可以判断。古代称起义农民为寇。1.韦曝《钱塘集》

5、屮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骡。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出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通过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生产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

6、钱百分Z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岀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3.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何治安Z世存Z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意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

7、中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答案B解析材料重在论述国家兴衰与用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排除C、D两项,结合王安石变法,可知用人不当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推知正确答案应为B项。4.我国的古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筒鞅因变法而遭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被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