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ID:43353650

大小:8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30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_第1页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_第2页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_第3页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_第4页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9·怀化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1~2题。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B 2.C [第1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砍

2、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2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薪柴林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2019·湘潭模拟)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窑洞春晓”,据此完成3~4题。3.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在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

3、环境问题为(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3.C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景观为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黄土土壤直立性强,降水季节短,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较少,适合开挖窑洞;从图中看地势较为平坦。第4题,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所以说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6.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的可行措施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

4、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5.B 6.C [第5题,⑤地草原的形成与水源有关,但是该地降水并不充足(⑤地降水不足100mm),故可能与该地地下水出露有关。第6题,①地降水超过400mm,可以考虑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树木,②③两地降水偏少,种草比较适宜;仅考虑降水条件,④地降水最少,位于沙漠内部,种草也难有成效。](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红碱淖属高原性淡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该地湖区萎缩、水质污染严重,珍稀鸟类生存状况堪忧。下图为我国北方局地某工程建设信息图。读图,回答7~8题。7.近年来红碱淖水位大大下降,原因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②太阳活动频繁 ③

5、水库截留水源 ④矿区大量引水 ⑤冬季结冰 ⑥矿区采煤渗漏⑦黄河全流域调配水资源A.①③⑥⑦B.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⑦8.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主要方向是(  )①节能减排,防治酸雨、雾霾 ②开发水电,减少煤量 ③节约用水,适度开发 ④迁出人口,减轻环境压力A.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7.B 8.A [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在流入红碱淖湖泊的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水库能够截留水源,使湖泊水位下降。该地位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由于矿区开采需要大量引水,以及矿区采煤渗漏,使得红碱淖湖泊水位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对湖泊水位下降影响不大,湖泊水位下降与太阳活动、冬

6、季结冰无关,黄河全流域调配水资源使得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不会出现湖泊水位大大下降的情况。故B项正确。第8题,该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红碱淖湖泊水位下降,因此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主要措施是节约用水,适度开发,故A项正确。](2019·唐山模拟)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9~11题。9.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

7、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11.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D.地下水位下降9.A 10.B 11.C [第9题,由图可知,水分蒸发会使盐分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集聚,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盐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