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ID:43379555

大小:1.9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8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_第1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_第2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_第3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_第4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毛泽东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帝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他们开创的政治制度,给中国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1、确立:2、特点:3、弊端:(1)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家,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

2、家。(2)君臣关系:是“主子”和“奴才”关系。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秦始皇皇权至高无上读史有感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秦西汉宋代君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分散和削弱。隋唐(三公九卿)(频繁换相;中外朝制)(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

3、、三司)趋势(三省六部制)二、君权与相权元朝(沿用宋制)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泽免职7年又6月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又10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石庆去世8年又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又2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田千秋(汉昭帝时去世)2年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3、唐代:三省六部制执行皇帝中书省

4、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政事堂草拟审核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议政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审核政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特点: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4、宋代:(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宰相)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财

5、政机构)(行政机构)(军事机构)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宋明唐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增参知政事废除丞相制归纳:相权的演变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置(1)秦朝: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郡监察史(2)西汉: 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州设刺史汉朝官服(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6)清朝:都察院(1)积极性: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防止官员贪脏枉法,发挥过积极作用。(2)局限性: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评价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

6、化1、世官制:官位世袭2、察举制:以官举士(1)汉武帝创察举制:德、才(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思考:材料1《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材料2《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

7、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3、科举制:考试选官(1)创立:隋唐(2)实质: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局限性: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4)积极性: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