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ID:43441034

大小:254.1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02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孔子和孟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C.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D.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体现了儒学积极入世、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构伦理道德,排除A;材料信息与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了儒学高度社会责任感,并非急攻近利,排除D。

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太学A.发挥了一定的與论监督职能B.是国家最高学府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可知,太学可以舆论监督

3、政治、官员,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排除B;材料表明太学可以舆论监督政治、官员,但无法体现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排除C;太学可以舆论监督政治、官员,与限制君主的集权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隋唐以来,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甚至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这种现象A.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B.反映理学的价值观被彻底否定C.容易导致封建政治

4、的腐败D.表明世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答案】C【解析】【详解】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大潮中,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官员经商,将会破坏市场公平、自由的基础,将会侵犯更多人的私权利,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故C正确,A错误;B项中“彻底”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无法体现世人对商人的看法,排除D。4.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

5、其幸欤。”这表明宋朝A.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B.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C.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D.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南宋都城杭州的市民“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这说明南宋重视都城民众的民生问题,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的是南宋都城的社会救济保障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贫富分化严重,故C项错误;两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故D项错误。5.1876年,中日两

6、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

7、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6.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A.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B.五四运动促成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D.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

8、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