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伐檀

教学内容:伐檀

ID:43457127

大小:2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教学内容:伐檀_第1页
教学内容:伐檀_第2页
教学内容:伐檀_第3页
教学内容:伐檀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伐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伐檀【学习目标】1、专业能力:了解诗经的一般知识,正确读出诗歌的节奏,理解重章叠唱的作用;      2、方法能力:掌握结合语境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的技能,掌握通过重要词语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技巧;      3、社会能力: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形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学习重点】理解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一咏三叹的表达作用;【学习难点】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统治者的愤怒之情;【教学时数】2学时【课型】新课【教学方法】拾珠引线法(通过

2、重要词语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技巧)【安全及绿色环保教育】校园安全规章制度解读【教学流程】课前2分钟:课前2分钟(品德、安全、文明等教育):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3、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一、导入新课    时光匆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遥远的过去,我们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想知道我们的

3、祖先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劳作,战争来临时他们是如何面对,和平安适时又是如何把酒言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诗,穿越遥远的时空,走近他们的身边,聆听他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了解《诗经》1、教学方法:资料查找法2、教师活动:引导、总结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

4、体诗”。《诗经》主要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各个诸侯国家的民间歌谣(15国风160篇)。“雅”:指宫廷乐歌,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31篇),小雅为个人抒怀(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40篇)。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借物托情,也就是比喻的意思;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5、3、学生活动:查阅资料,了解《诗经》学习任务二:熟读诗歌,疏通字词,摸清句式特点 1、教学方法:诵读法2、教师活动: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①课文出处:《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淮南子·人间训》引魏文侯语:“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又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    ②范读全诗,请学生注意字音及通

6、假字。    投影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并且勾画出本诗中的通假字:    河之干涟猗不稼不穑三百廛不狩不猎县貆河之漘三百囷县鹑不素飧    通假字:    寘通“置”县通“悬”    提问:本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句式丰富3、学生活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齐读,读出节奏。学习任务三:解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结构1、教学方法:拾珠引线2、教师活动:示范解读第一节,引导学生理清关系(一

7、)教师解读第一节劳动过程——①伐檀;②置休息过渡——①涟漪揭露讽刺——①胡取、廛;②胡瞻、县貆;③彼、餐(二)分析三节之间的关系伐檀干涟廛貆餐伐辐侧直亿特食递进伐轮漘沦囷鹑飧3、学生活动:模仿第一节解读第二、三节学习任务四: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1、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2、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明确:《代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河边给奴隶主砍伐檀树造车,他们一边费力地砍啊砍,一边联想到奴隶主既不种地也不打猎,却占有大量的财富,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不由得非常气愤,于是唱出

8、这支歌,对剥削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发泄了强烈的不满。(德育渗透)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解,两人一组将诗的意思译为现代汉语,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学习任务五: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1、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2、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特点提问:同学们在朗读中发现这首诗除了句式丰富外,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诗三章,各节之间句数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绝大多数的词语也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    (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