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ID:43494766

大小:410.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8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_第1页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_第2页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_第3页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_第4页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塞旦医垫苤壹垫!!生!!旦筮!Q鲞筮!!翅堕』丛鲤鱼堕婴:!!!!Q:垫!!=!!№:!!failure[J].NEnglJMed,2002,347(2):161—167.[11]TroughtonRW,FramptonAM,YandleTG,eta1.Treatmentofheanfailureguidedbyplasmaamino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BNP)concentrations[J].Lancet,2000,355(11):1126—1130.[12]Jourdai

2、npP,JondeauG,FunckF。eta1.Plasmabrainnatriureticpeptide—guidedtherapytoimproveoutcomeinheartfailure[J].JAmCoilCardiol,2007,49(7):1733—1739.综述与讲座·1125·[13]ChenAA,woodMJ,KrauserDG,eta1.NT—proBNPlevels,eehocardiographiefindings,andoutcomesinbreathlesspatients:resultsfromth

3、eproBNPinvestigationofdyspnoeaintheemergencydepartmentechocardiographicsubstudy[J].EurHeartJ,2006,27(8):839—845.[2013—05—13收稿,2013—05—25修回][本文编辑:李青]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刘欣。王宝成[关键词]结肠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例新增患者¨o。其治疗方法主要

4、以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但此时,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mCRC)的治疗疗效也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无法再进一步提高。多种针对结直肠癌特定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的诞生才又使结直肠癌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位生存期突破了24个月,并使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入了一片全新的广阔的领域。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除外科手术、放射和化疗的第四种治疗方法。有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在研究。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得到批准应用于治疗进展性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三种药物。本文即通过结直肠

5、癌靶向治疗作一系统文献分析,介绍这三种药物在Ⅱ期和Ⅲ期二线和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抑制剂EGFR在许多实体瘤中均有高表达,其中在mCRC中的表达率为25%~77%。该受体可以与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结合,形成自身二聚体或和EGFR家族其他受体受体胞外部分形成杂合二聚体就会激活下游信号通路:RAS—RAF—MAPK旧1。阻断这些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1西妥昔单抗(Ce

6、tuxinab,C225,Erbitux)C225是一种IgGl单克隆抗体,为人和鼠的EGFR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能特异地与肿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减少酪氨酸激酶的激活,继而影响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的所有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值、存活、DNA复制、肿瘤血管生长以及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可以恢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化疗效果‘3、4o。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一、二和三线治疗,并成为结直肠癌最具疗效的三个靶向药物之一。体外和动物实验显示,C225可以抑制过度表达EGFR的【作者单位]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肿

7、瘤科(刘欣,王宝成)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缺乏EGFR表达的则没有抗肿瘤活性,此外还发现C225与化疗联合应用要优于单独化疗。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上最令人瞩目是CRYSTAL研究和OPUS研究的回顾性分析¨、6J。2007年ASCO会议上CRYSTAL研究报告了FORFIRI±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Ⅲ期随机研究,1217例患者随机分组,加用西妥昔单抗使缓解率显著提高(46.9%VS38.7%;P=0.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治疗耐受性好。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疗效优势明显。在二线治疗的代表研究BOND研究中¨J,

8、329例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西妥昔单抗组(111例)或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组(218例)。联合组客观缓解率22.9%,西妥昔单抗组10.8%;7兀P分别为4.1个月和1.5个月,联合组明显优于单药组,但中位生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