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与性别平权

妇女与性别平权

ID:43511757

大小:309.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10-09

妇女与性别平权_第1页
妇女与性别平权_第2页
妇女与性别平权_第3页
妇女与性别平权_第4页
妇女与性别平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妇女与性别平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婦女與性別平權性別平權與兒童權利2007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性別平等與兒童福祉有不可分割的關聯,若想保障兒童的健康和福利,就必須先保障女性在教育、就業、參政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享受與男性一樣的平等權利。加強性別平等的七個要點教育:免除女童學雜費,鼓勵家長與社區投資女孩的教育投資:政府預算和計畫必須為消除性別不平等撥付資金。立法: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制定法律,如財產、繼承、防治家庭暴力女性互助:女性應積極參與平權運甕,以幫助自己和其他女性加強性別平等的七個要點配額:用法律保障女性名額。男性參與:教育並鼓勵男性參與平權運動,促進兩性

2、合作關係調查研究:婦女教育、就業、工資、參政方面所遭受歧視等重要資料,以提高社會意識,促進相關立法和決策。台灣婦女運動回顧1971年,呂秀蓮(27歲)發表「男性中心的社會該結束了吧」演說,挑戰父權社會,提出「新女性主義」。「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左手拿鍋鏟、右手拿筆桿」。重要主張墮胎合法化、檢討民法親屬編對婦女的歧視「用人唯才,不問性別」拋棄「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刻板印象。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呂秀蓮被捕入獄。新女性主義因而沉寂。台灣的婦女運動1983年,李元貞成立「婦女新知」雜誌,帶動了80年代的台灣婦女運動。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嚴,台灣的各

3、種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婦運組織紛紛成立。台灣的婦運便以「解嚴」為分水嶺,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反對販賣人口--關懷雛妓」,呼籲社會關懷原住民少女被迫從娼的現象。透過「雛妓問題」將婦女運動拉上檯面,和大眾媒體之間達成善意的互動,讓更多人看見婦女團體的存在和聲音。台灣的婦女運動婚姻制度:民法親屬篇父權條款:冠夫姓、從夫居、子女從父姓、財產歸夫所有、家庭暴力(鄧如雯殺夫案)平等工作權:單身條款身體自主權:性騷擾、侵害犯罪防治侵害參政權:女性副總統、民意代表婦女保障名額性別平等相關法令從兩性到性別1970年代呂秀蓮提倡「新女性主義」,開展本土婦運1988年婦女新知基金會教科

4、書檢視呼籲「落實兩性平等教育」1996年教改會總諮議報告書政策建議落實兩性平等教育1997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實施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1998年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兩性教育列為重大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佈實施2000年葉永誌事件,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成立你怎麼看?贊成反對無意見禁止(處罰)性別歧視和仇恨性的言論禁止(處罰)男生塗口紅、戴耳環禁止(處罰)學生在校園親吻上課講黃色笑話允許並協助未婚懷孕學生的受教權人權的核心價值與外衍內涵人權的核心價值—人性尊嚴世界人權宣言:「人皆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利上均各平等。」德國的

5、基本法:「人之尊嚴不可侵犯,一切之國家權力均有尊重及保護此尊嚴之義務」日本憲法第十三條:「任何國民,身為個人應受尊重。」中華民國,釋372:「維護人格尊嚴與確保人身安全,為我國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基本理念」;釋603:「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人權的核心價值與外衍內涵公民政治權經濟社會權特殊族群類人權人類民族集體權人性尊嚴平等自由生命權、人身自由權、政治平等權、信仰自由權、言論自由權自由權公民政治權13世紀至18世紀兒童權、婦女權、身心障礙者權利、難民無國籍者權利、老人權利特殊族群類人權醫療保健權、財產權、工作權、受教育權、

6、參加文化生活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19世紀至1960年代民族自決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發展權、和平權、環境保護權人類民族集體權1970年代至……人權保障的絕對與相對人權是做人的必要條件(羅隆基)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是衣、食、住的取得權及身體安全的保障。發展個性,培養人格,追求幸福快樂,成就至善之我(Bemyselfatmybest)的一切條件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條件。人性尊嚴基本權利絕對保障相對保障相互調和外衍具體化每個人都有平等、獨立、自主的人格,沒有義務為他人或集體利益而減損人格人性尊嚴之具體表現(陳清秀,1997)人格獨立價值的尊重:禁止非人道的或殘忍之對待

7、承認人是法律關係的主體,不得作為客體。生命之尊重,禁止唯一死刑。專屬性事務的自主、自決:道德價值的自主決定,不得將道德與價值信念強加在別人身上。如意見、良心、信仰等自由。個人資訊處分,如個人基本資料之洩漏與使用。性自主權與姓名權人性尊嚴之具體表現(陳清秀,1997)私人領域的尊重免於他人干擾,個人私事不受干預個人資料不被他人任意蒐集免於暴露在公眾之下,如個人無關公益事項被報導維持具有人性尊嚴之生活社會救助請求權,以符合人性尊嚴之生活。最低生活費所必須之所得財產不課稅原則。生活所必要之財產不受強制執行。人性尊嚴的絕對性保障釋字第567號理由書:「思想自由保障人民內在

8、精神活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