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3527158

大小:35.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9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2019年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9.41.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天人合一”思想B.“无为而治”主张C.“知足常乐”观念D.“以德治国”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然、清新的特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为而治”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知足常乐”观念,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国”理念,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促进人与自然

2、的和谐统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开拓创新精神C.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锐意进取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开拓创新的精神,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锐意进取意识,而是反映功利实用思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

3、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农本商末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反映了陈耆卿主张“士农工商”四民皆本,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本商末思想,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的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商皆本,而是主张四民皆本,故C排除。【

4、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是从“士农工商”皆本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明清时期,总共有37.2%的进土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土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A.社会分布较为广泛B.都来自于书香门第C.家庭教育背景较低D.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总共有37.2%的进士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士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反

5、映了明清时期的进士的家庭出身背景不同,说明其社会分布较为广泛,故A正确;“都来自于书香门第”说法过于绝对,故B排除;“家庭教育背景较低”说法过于片面,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明清时期的进士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出身背景与社会分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

6、二十年。”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反映了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仍然没有真正觉醒,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而是强调鸦片战争尚未真正引起民族觉醒,故C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劣势,故D排除。6.马叙伦回忆说:“求是书院有一位教员叫孙江

7、东,他偶然在暑假里出了一个题目叫《罪辫文》教学生做。学生都大发议论,斥责清朝。孙江东还嫌他们文章里“本朝”两个字不行,让他们改成”贼清”。由此可见A.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B.学生剪辫易服投身革命C.辫子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D.书院师生存在政见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罪辫文》……斥责清朝……本朝两个……改成贼清”反映了将辫子与清朝统治相结合,反对蓄辫与辛亥革命相结合,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故A排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