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

ID:43561929

大小:1.5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0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_第1页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_第2页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_第3页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_第4页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晋江婚丧习俗总结报告K-2指导教师:序晋江婚礼习俗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气息,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而礼节周全,喜庆,热闹,张扬气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晋江婚礼习俗的最大弊端主要体现在高聘金,高嫁妆,已经在晋江一带流行日久。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婚姻文化。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万嫌太少,百万不算多,千万不稀奇”。在不少晋江人为女儿开除的嫁妆清单上,除家庭影院、冰箱、沙发等必不可少的硬件外,还有首饰、轿车、房子、票子、债券等贵重品,嫁妆之丰厚常让人咋舌。嫁女儿就要嫁得风光、嫁得体面,这是许

2、多人信守的原则。哪怕超出家庭经济能力也甚至不惜举债。对于那些大富大的家庭,婚礼则是他们斗富的竞技场。婚礼豪华,嫁妆昂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晋江经济的活跃,居民富裕以及好面子争先的市民个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风,也隐藏着金钱婚姻,攀比,斗富的等与文明新风向悖的现象,近年来,新人的婚礼花费越来越惊人。婚嫁上的攀比日益疯狂,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婚礼那天,女方家人会把陪嫁的支票放在一个镜框里,以“广而告之”(以前则是码着一叠叠钞票)而造成这些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据透露,媒婆牵线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

3、和5-10%的红包。谁家女儿陪嫁多少一直是周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造成一个民间评判标准。如果嫁妆太寒酸,肯定让人瞧不起。即便家庭不好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更应宣传好这一主题,拒绝铺张浪费。对于晋江婚礼习俗应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某些有意义的传统我们应该沿习保存,并发扬它们。在其豪华、昂贵方面,我们应该拒绝它们。办一个简洁文明又不失意的婚礼应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古婚俗沿留至今日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六礼”———“

4、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

5、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高嫁妆的婚俗成因——多种习俗沿海糅合华侨大学陈少牧教授: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

6、“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

7、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边缘性远儒性所致泉州师院陈桂炳教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

8、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受到文化水平影响丰泽妇联副主席杨新辉: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