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

ID:4356858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_第1页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_第2页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_第3页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_第4页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彳j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课堂有效论文尊重学生思维论文认知特点论文课堂生成有效课堂从尊重学生思维做起【摘要】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前线阵地,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场所,如何做到有效,众说纷纭。本文从学生认知特点、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的重难点三个方面来解读如何做到有效。【关键词】课堂有效尊重学生思维认知特点课堂生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有效课堂应“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思维做起,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下面结

2、合教学实例谈谈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一个遵循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新知的认识规律,设计一个环绕学生的思维“转”的教学过程。如教学“认识角”屮的“比较角的大小”时,我根据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对教材稍加重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先教学例2,让学生观察例2中三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在学生充分体会到角是有大小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比较角的大小的具体方法——观察法、数钟面上的格子法等,但在这里学生探索不出

3、“重叠法”。接着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分组用纸折出大小不一的4个角,要求将折出的角用“弧线”表示出来后再剪下來,按从大到小排列。学生们在折一折、比一比中,终于进一步探索出了“重叠法”,在以上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接着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在制作活动角和玩活动角的过程屮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最后,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观察用剪刀剪扇子的变化过程中,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进一步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比较角的大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整个教学过程都遵循了学生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的每一环节的要求,让学

4、生经历了由具体形象——抽象概括——内化应用的过程。学生学得深入而快乐。二根据课堂生成,随时改变原有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课堂生成的问题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支点。课前预设的难点不一定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课前预设的重点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教学,而课堂生成随时在课堂屮出现,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生成的新情况,及吋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设想,调整相关的重点和难点。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时: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师生摆花片的活动:我先摆“8个花片”,然后让学生摆“比老师摆的多3个花片”。我在巡视中发现沈莹(化名)同学摆错了,于是在等学生们

5、摆好后问该学生:“沈莹,你摆了多少个?”“我摆了10个。”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纷纷举手,李立(化名)的声音清脆响亮:“老师,沈莹摆错了,应该是11个。”我追问:“那她怎么会摆错呢?”“她摆的时候可能数错了,先摆了7个花片再在后面摆3个,应该先摆跟老师一样的8个花片,再摆3个,这样就对了。”——这位学生把怎样摆出“比老师摆的多3个花片”的方法说得简洁、正确、到位。李立的回答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我估计李立会先算8+3=11,然后再摆花片),接着我让李立把这种摆法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们看,因为这种摆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原本想

6、在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中解决,现在在课堂的开始就解决了,我也就顺水推舟地直奔教学主题。教师要时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为了更有效地教学,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探究主旨,随时改变原有的“教案”。三全局把握每课的重难点,降低学牛思维的难度教师必须对整个数学学科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有教材的“大局观”,降低学生学习时的思维难度。一个单元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上课内容的升华,也是下课内容的基础,所以教学时要注重每一课的重点,这样才能促进本课和下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如我在教学“认识除法”时,课上得非常成功,具体表现是:(1)当我揭示“两种不同的平均分”可以用除法式子表示时,

7、学生们热情高涨,忍不住连说“省力”。(2)在“巩固新知”时,几乎人人能快速做对(只有一个学生算错了:9-3=6,这在下一课“用口诀求商”时会得到解决)。(3)在“全课总结”时问:“同学们,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今天我知道了平均分原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生2:“我知道了除法算式的读法,还有认识了里面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生3:“我还知道了除法算式里面有个除号。”学生们都能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说得头头是道。这堂课的教学原先一直是我担心的,因为要从“平均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