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

ID:43581776

大小:38.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_第1页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_第2页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认定—、一因一果共同侵权(一)狭义共同侵权(共同故意、共同过失、故意与过失结合)《侵权责任法》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拟制的共同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9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三)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法》第10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

2、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二、多因一果共同侵权(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1、聚合/等价因果关系(分别实施、足以造成)《侵权责任法》第□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2、竞合/累积因果关系(分别实施、结合造成)《侵权责任法》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三、共同侵

3、权的构成要件(一)构成共同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强调二人共同的注意义务)本部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第2版)一是主体的复数性。共同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当行为人只有一人时,不可能成立共同侵权。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二是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这一要件中的“共同”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共同故意。数个行为人基于共同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成立共同侵权行为。其二,共同过失。“共同过失”主要是数个行为人共同从事某种行为,基于共同的疏忽大意,造成他人损害。其三,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4、相结合。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共同侵权行为中,有时各个侵权行为对造成损害后果的比例有所不同,但必须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如果某个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与其他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四是受害人具有损害。这是受害人请求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个基本要件。无损害,则无救济,如果没有损害,根本不可能成立侵权责任。(二)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损解释》)的改变1•行为关联: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的区分(客观说)《人损解释》第3条:二人以上共同故

5、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O°2.《侵权责任法》共同实施与分别实施对此的否定《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将数人侵权分为共同实施与分别实施,从而否定了《人损解释》第3条的规定,只要是分别实施,就不再区分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四、共同过失之共同侵权(前提为一因一果)共同过失

6、,就是数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共同损害后果应该预见或认识,但因为疏忽大意或不注意而致使损害结果发生。共同过失的主要特点是:1・数个行为人不存在意思联络;2•数个行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对结果具有共同的可预见性;3.因为数行为人共同的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没能避免损害的发生。共同过失之共同侵权的前提共同实施应当是为完成共同计划或协力而为的行为。它:【个过失行为的结合,缺少任何一个过失行为都不能形成“一因:五、两车相撞致第三人损害责任承担的认定(摘抄)•V.1一种意见(共同侵权)认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二人以上共

7、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依此属客观共同侵权,应负连带责任。第二种意见(共同危险行为)认为,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

8、,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两车的行为均具有危害交通安全的性质,均属危险行为,且两车相撞造成同一损害后果,各行为的加害部分亦难以证明,故作为共同危险行为依据第十条规定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种意见(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即本案所采用的处理意见认为,两车相撞造成第三人损害的,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在立法上对连带责任的承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