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教法分析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

ID:43590760

大小:8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_第1页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_第2页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_第3页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_第4页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教材教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2010-7-59:50:00作者:转载來源:网络杳看评论(0条)字号:人中小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结合近三年來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通高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而进行了阐述.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

2、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口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耍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耍求.例如,《选修2・1》屮《恻锥1111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恻、双1111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屮,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而

3、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各个版木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令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2.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査屮,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其屮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虽然这

4、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人教社的调杳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木人在一些学校也进行过简单的举手形式表决的调查,有《课标》口常拿出来看看的老师不到1/5,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

5、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例如,模块2立体儿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人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杏《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1.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在《课标》中,己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卜-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牛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牛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

6、地认识“双基S(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人教社所编写的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二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牛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牛共同参与探究学习.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索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

7、课改理念的贯彻:(1)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牛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口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牛活的各个方面.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

8、不用数学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3)知识再现.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