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

ID:43744862

大小:954.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10-13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_第1页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_第2页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_第3页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_第4页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八讲 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讲青少年社会认知与道德的发展一、艾尔金德的青春期社会认知发展观点艾尔金德(Elkind,1967,1981)提出青春期思维模式带有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即假设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青少年自己)所看到的来观察世界。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有两个独特而有趣的表现:一是个人虚构(personalfable),另一是假想观众(imaginaryaudience)。个人虚构(personalfable):个人虚构是指青少年会通过想象描绘出有关自己命运与个人形象的故事,这些故事预示的个人形象就像是大英雄、摇滚歌

2、星或反抗恶势力的大领袖等。作为这种命运故事的核心角色,青少年所扮演的剧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故事情节如此独特,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理解它。假想观众(imaginaryaudience):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青少年认为他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他人都会和他一样关注这样的问题。因此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认为别人也同样关注他自己。当青少年因身体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不断地观察自己时,他同样感到他们也被周围的人仔细观察,别人都像观众,一直在看着他。很显然这只是假象观众。二、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塞尔曼采用两难故事研究了儿童的社会观点

3、采择能力发展。霍莉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喜欢爬树,在邻居所有的孩子中她最会树。一天,当她从一棵高树上爬下时,从离地面不高的树枝上掉了下来,但没有摔伤。她的爸爸看到了,很担心,要求霍莉以后再也不爬树,霍莉答应了。后来有一天,霍莉和她的朋友们遇到了肖恩,肖恩的猫夹在树上下不来了。必须立即想办法把猫拿下来,不然猫就会从树上摔下来。只有霍莉一个人能够爬上树把猫拿下来,但她记起曾答应爸爸再也不爬树了。从表中可以看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趋势是从只知道自己的观点而不知道他人的观点这样一个极度的自我中心状态发展到同时在头脑中保

4、持两种以上观点并且能够与“概括化他人”的观点做出比较的这样一个熟练的“认知理论家”。可以看出,塞尔曼刻画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塞尔曼曾用纵向研究设计考察了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观点采择水平,结果表明: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与认知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平行关系。认知发展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观点采择的发展处于第一或第二平,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观点采择处于第三或第四水平,大多数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达到了观点采择的第五即最后一个水平。赛尔曼根据其长期研究结果指出,10岁左右的儿童

5、能以第二人的观点进行角色选择,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但是仍然不明白一个人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但到了青少年早期阶段,个体进人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二方身份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够看到人际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在青少年中晚期,观点采择进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即社会和习俗系统观点采择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开始能够理解个体在某一问题上的看法和观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群体中主要的观点对个体体的看法和观点有重要影响。

6、三、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皮亚杰把儿童关于社会关系的认识、道德认知和判断看作是道德品质的核心。他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不是来自生物成熟,也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儿童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对其所理解的经验不断建构来实现的。(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从他律到自律皮亚杰是从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对行为责任的判断、儿童的公正观念等几个方面,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的。1.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与5-13岁的孩子玩弹子游戏,问:“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

7、守吗?”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年幼儿童往往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的严重程度,即注重行为的客观责任;年长儿童则能够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行为,即注重行为的主观责任对偶故事: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7岁前的孩子认为听话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10岁左右的孩子认为平等(公平)的行为就是公正的。1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样的惩罚最公正?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结果表明

8、:年幼儿童认为犯了过错,遭到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惩罚就是为了抵罪。年长儿童认识到,犯过错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例如,损坏了别人东西,应该用赔偿来惩罚。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趋向是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年幼儿童道德判断属于他律道德,他们的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尊重准则的倾向。在他们眼中,这些准则都是权威人物制定的,是不可改变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