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

ID:43776661

大小:100.3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4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_第1页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_第2页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_第3页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_第4页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伟忠八下教材培训课件单元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读2018年春季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一.八下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共6个单元,包括5个常规单元和1个活动探究单元,同时穿插安排3个“综合性学习”,2个“名著导读”,2个“口语交际”专题,2个“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主要特点(―)主线:文体学习阅读:散文、说明文、演讲词、游记、“记”、“说”等。写作:说明文、读后感、游记、故事等。(二)亮点:活动•探究单元和口语交际专题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单元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口语交际专题:为“说”的教学提供了抓手。(三)自读要求提高,探究色彩增强自读课文

2、每单元两篇,其中一篇不设旁批,推荐篇目增加。题目探究色彩增强,以拓宽视野,深化思考,提升素养。(四)学习方式重视活动、任务、探究强调活动式学习、任务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三个活动)、活动•探究(三个任务)、名著阅读(三个专题探究)、写作(写作实践)、口语交际(口语实践)等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五)学习目标指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三.教学理念(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论教(二)守正出新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三)素养立

3、意四、教学策略(一)建构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二)放眼大语文,聚焦小语文(三)把握好四种思路,处理好明线与暗线、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四种思路:作者的思路、编者的思路、教的思路、学的思路。暗线:教师备课和教学预设;明线: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起点:学生;终点:文本。分单元介绍第一单元(-)单元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2.感受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建议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社戏》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用四

4、字短语概括本文写的事件。再补充小说前半部分,形成整体印彖,加深理解。《回延安》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概括每部分内容,找出诗歌的线索:重逢一回忆一赞美一展望。《安塞腰鼓》的思路,可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灯笼》是以灯笼为话题,以情感为线索,杂而不乱,形散神聚,卒章显志。2.品味语言,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社戏》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跳读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其表达效果。本文语言简练精粹,平实而有情味,生动而有画面感,特别是景物描写极具特色,采用写意笔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回延安》是作者借鉴陕北信天游民歌而写的现代诗,运用了比兴、夸张

5、、拟人等手法,要指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形式上的特点。《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长短句结合,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与描写对象和表达内容和切合,风格粗犷豪放,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够充分体味其美感。《灯笼》语言清新典雅、含蓄蕴藉,多用短句、多引古语,书面色彩浓,寄寓着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况味,可让学生自主阅读,细心体会,同时探讨交流,疑义共析。1.注重开展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课堂教学如:怎样理解《社戏》最后一句话?《安塞腰鼓》与“安塞腰鼓”的关系?《灯笼》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说感受,提问题,个人或小组交流

6、、解决。(三)设计举例:《回延安》1.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梳理内容。(2)赏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会真挚炽热的情感。1.教学设想本节课可用诗歌朗诵会形式(明线),以下设计作为暗线。2.教学过程(1)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环节1学生自由朗读后指生展示并评价,最后听视频范读。环节2快速浏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填写下表:[]延安]延安]延安一>[]延安一>[]延安(2)学习活动二(品特色语言悟炽热情感)环节1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与七年级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等我们熟悉的诗歌语言风格差

7、异很大。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环节2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诗语言特色,并明确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句式上:两句一节,结构短小简洁。(2)音韵上:小节尾字押韵。有时候儿节一韵。(3)用词上:多用叠词、陕西方言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4)手法上:多用比、兴,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乂自然。我想这是由于诗人对延安生

8、活太熟悉、太热爱,受到的影响太浓厚了,概描起来容易,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3)学习活动三(拓展阅读感悟延安精神)结合积累拓展第五、六题,学生自行组织朗诵会,探究、感悟延安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