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古人“慎独”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

ID:4377931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_第1页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_第2页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_第3页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古人“慎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人“自律”(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9级2班徐金华8-705电话:15984876889)泱泱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屮国古代无数仁人志上,因为自律成材,并留下许多T古的佳话,冇的永垂青史,冇的深镌口碑。在创建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各具风姿的明君贤相、清官廉吏、忠臣义士,他们以德为政,清廉口守,节俭奉公,勤政为民。如范仲淹30年坎坷起落,难夺“先天下Z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刻关注百姓疾苦;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高节清风彪炳千古;吴隐之“酌贪泉而觉爽”,敢于修炼正气的豪情令人叹服;还有包公、海瑞、于成龙可歌可颂的光

2、辉业绩和崇高品德等。导演们都在以占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为素材,把名人们“自律”为教育目标,一一拍成大型动画系列片或者电视剧。我们所知道的故事中有《包青天》、《一钱太守》、《手好不要钱》、《吴隐之不惧饮贫泉》、《陶母退金》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自律的典范。但在这些典范中我们不得不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其实是离不开个人“口律”的。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十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

3、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徳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这就是有名的《杨震拒金》的故事。〃贪〃字近乎〃贫〃,〃焚〃字近乎〃焚〃,只有危机长鸣,才能破产不响。杨震“自律”最终成为古代官员中的一位清官,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礼记•中庸》屮冇句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

4、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是我国最早的“君了慎独”,其实占人的“口律”简单说來就“慎独”。作为“入德Z方”,“慎独”Z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徳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一是自律能给我们带来文明,有利于有助于修身正心。《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这里告诉我们,君了修德耍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其突出的正是自觉性的品格。故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儿,是曰慎独。”(《性理字训•学力》)可见,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

5、,毫不马虎。这也就是要做到《中庸》所要求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其意是说,人们在实行道德口律过程中,要把对口己的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Z处;要把唯恐失徳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Z域。只冇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唐代著名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Z睹,见莫大焉;不闻Z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Z睹、不闻Z闻也,其复Z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复性书•中》)这里所谓“其心一动”,指的是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在李翱看来,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就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慎独”必须在此处下功夫。南宋朱熹将这一思想阐释得更透彻,他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

6、知Z地也。言幽暗Z屮、细微Z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屮,以至离道之远也。”(《四书集注•屮庸注》)其意是说,“慎独”要求道德主体对于“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事,“尤加谨焉”,以便“遏人欲于将萌”,使其不滋长于隐微Z中。显然,其突出的仍然是主体在修身中的自觉性。二是口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质量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修身虽有种种功夫,但慎独尤为重要。明末思想家刘宗周对此有独到见解。他指出,“慎独外别无功夫。”(《中庸首章说》)“自昔孔孟相传心法,一则曰'慎独',再则

7、曰'慎独'。夫人心有独体焉,即犬命Z性而率性Z道所从出也。慎独而中和位育,天下Z能事毕矣。然独体至微,安所容慎,唯冇一独处Z时,可为下手法”(《人谱类记》)这是说,慎独是人们修身唯一的下手之处,不可不认真对待。罗钦顺也说:“独乃天下之际,离合之机,毫厘之差,千里之远。苟能无所不致其慎,则天下一矣。”(《困知记》)突出了慎独的特殊功效。康冇为也说:“《中庸》首陈天性Z本,极位育Z能,而下手专在慎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