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

ID:43819105

大小:2.3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15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_第1页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_第2页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_第3页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_第4页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酶抑制剂复合制剂——HAP经验性用药的首选HAP的定义HAP(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简称医院内肺炎,是指入院后至少48小时发生的肺炎,而且入院时并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也包括出院后48h内发生的肺炎。细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占90%以上,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较少见。流行病学根据诊断标准及研究人群的不同,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HAP的例数介于5至10例。HAP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性疾病,其粗死亡率高于其他院内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概况HAP需引起高度重视HAP的发生率占所有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27%发生HAP后,明显延长了患者的

2、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发生HAP后,病死率可高达30%以上,尤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感染者占院内感染的比例(%)HAP发病机制一、口咽部定植菌误吸(aspiration)是HAP的主要发病机制。50%~70%健康人睡眠时可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者更易发生误吸。正常成人口咽部GNB分离率少于5%,住院后致病菌定植明显增加。除外源性细菌带入外,胃腔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重要来源与途径。HAP发病机制二、吸入带菌气溶胶吸入带菌气溶胶是HAP的另一发病机制。受军团菌污染的淋浴水和空调冷凝水也可产生气溶胶引起HAP。吸痰过程中细菌的直接种植不应忽

3、视。血道播散引起的HAP较少,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腹腔感染、大面积皮肤烧伤等易于发生菌血症的患者。HAP常见致病菌:注:对63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共检出病原菌602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26株,革兰阳性球菌1241株。图中列出构成比超过1%的主要致病菌胡必杰等我国医院内肺炎流行病学现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第11卷第3期HAP经验性治疗:轻、中症HAP常见病原体: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等。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不必包括具有抗假单孢菌活性者)、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物。过敏者选用氟喹诺酮类

4、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8年HAP经验性治疗:重症HAP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氧菌。抗菌药物选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下列药物之一: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等;②广谱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三佐巴坦);③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④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针对MRSA);⑤当估计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时应选用有效抗真菌药《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

5、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8年HAP抗菌治疗无效常见原因:1.诊断不可靠:非感染性原因、病原学诊断不明或评估错误。2.病原体清除困难:耐药性及抗生素不敏感、呼吸道药物浓度不足(药物或解剖因素)、感染的肺外扩散、呼吸机有关污染源持续存在、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损害。3.二重感染或肺外扩散。4.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受限。5.系统性炎症反应被激发,肺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耐药性和抗生素不敏感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临床最常见的两类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日趋增高.耐药机制包括:产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的

6、改变、外膜孔蛋白缺失、外排增多等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不动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趋势日益严峻,并已被称为“革兰阴性MRSA。在美国CDC下属的“全球预防新发耐药工作组(INSPEAR)”中,将碳青霉烯类耐药不动杆菌的出现称为全球性标志性事件陈翠珍等.海洋水产研究2005年8月第26卷第4期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作用机理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通常包含:-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合,致细菌细胞破裂。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结合,

7、使其失活,抑制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的破坏。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抗菌特点抗菌谱广,覆盖G+/G-/厌氧菌/肠球菌针对病原体耐药性,解决抗生素不敏感对大肠埃希菌(包括ESBLs+)和肺炎克雷伯菌(包括ESBLs+)的敏感性仅次于碳青霉烯类对绿脓杆菌抗菌活性强对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抗菌活性强对厌氧菌抗菌活性确切覆盖肠球菌常见致病菌耐药监测数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报告。2007年8月13720株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