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

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

ID:44028064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_第1页
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_第2页
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妇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妇潜伏期延氏倾向的临床探讨【摘要】H的探讨产程潜伏期延长的发病因素及处理。方法收集从2007年01月至2008年06月间的92例足月单胎头位待产妇作为观察纽•,另随机抽取同期87例潜伏期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待宫口开人3cm后行阴道检查、破膜、评定羊水性状、胎儿头盆关系、胎方位和胎儿体重等,并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延长组胎儿体重$3500g者34例(37.0%)对照组胎儿体重33500g者11例(1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潜伏期延长组中胎头浮动者43例(46.7%),对照组23例

2、(26.4%),延长组中胎膜早破12例(13.0%),对照组4例(4.6%)。观察结果为潜伏期延长组屮头盆不称者为12例(13.0%),对照组头盆不称者为3例(3.4%),两组比较冇显著性差异(P<0.01)潜伏期延长组92例中顺产者为34例(37.0%),剖宫产者为35例(38.0%),阴道助产者23例(25.0%),难产例数为58,难产率为63.0%;对照组87例中顺产者为63例(72.4%),剖宫产者为5例(5.7%),阴道助产者19例(21.9%),难产例数为24,难产率为27.6%。两组在顺产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

3、上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潜伏期延长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下者5例(5.4%)。对照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下者3例(3.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儿体重、胎头浮动、胎膜早破等都是引起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因素。重视对潜伏期的观察及处理是预防潜伏期延长的关键,从而可减少难产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牛产系数。【关键词】产程潜伏期延长;相关因素;分析作者单位:430200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产妇产程中潜伏期延长,易并发头位难产,提升难产率,已被临床所认识。但在临床

4、上往往被忽视,或者是仅局限于潜伏期延长的处理,而耽搁了生产。因此能够准确地识别产妇产程的潜伏期是降低难产发牛率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92例产妇潜伏期延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有关处置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从2007年01月至2008年06月间的92例足月单胎头位待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4岁,平均26岁。另随机抽収同期87例潜伏期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37岁,平均27岁。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及以手腕围纠正后的骨盆入口血前后径均在正常值范用内,并且临产后

5、均经过阴道充分试产[1]。排除了明显的骨盆因素。两组在年龄和影响因素上无差界,P>0.05.1.2处理方法两组待宫口开人3cm后行阴道检查、破膜、评定羊水性状、胎儿头盆关系、胎方位和胎儿体重等[2]。1.3诊断标准临产从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最人时限为16h,超过16h称为潜伏期延长⑶。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潜伏期延长与胎儿体重的关系潜伏期延长组胎儿体重$3500名者34例(37.0%)对照组胎儿体重$3500g者11例(1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

6、差异(P<0.05),见表k表1潜伏期延氏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组别例数<3000g3000〜3500g^3500g治疗组9221(22.8)37(40.2)34(37.0)对照组8720(23.0)56(64.0)11(13.0)P<0.012.2潜伏期延长与胎头浮动早破膜(胎膜早破)关系潜伏期延长组中胎头浮动者43例(46.7%),对照组23例(26.4%),延长组中胎膜早破12例(13.0%),对照组4例(4・6%)。2.3潜伏期延长与头盆的关系头盆关系以“头位分娩评分法”作为诊断头盆关系的标准,评分$8分为头盆相称,W7分为

7、头盆不称[2]。观察结果为潜伏期延氏组中头盆不称者为12例(13.0%),对照组头盆不称者为3例(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4潜伏期延长与分娩方式(难产率)的关系潜伏期延长组92例中顺产者为34例(37.0%),剖宫产者为35例(3&0%),阴道助产者23例(25.0%),难产例数为58,难产率为63.0%;对照组87例中顺产者为63例(72.4%),剖宫产者为5例(5.7%),阴道助产者19例⑵.9%),难产例数为24,难产率为27.6%。两组在顺产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上的比较均冇显著性差异

8、((P<0.01),见表2。表2潜伏期延长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组別例数顺产剖宫产阴道助产治疗组9234(37.0)35(38.0)23(25.0)对照组8763(72.4)5(5.7)19(21.9)P值<0.0K0.0K0.012.5潜伏期延长少新生儿室息的关系潜伏期延长组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