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ID:44169243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_第1页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_第2页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_第3页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_第4页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虽然这些国家与我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较人差异,但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道德教育的基木走向,对深化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外道徳教育的主要走向(一)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德育的首要FI标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强调道德教育要致力于培育民族精神,认为民族精神应成为道徳教育的灵魂,这种寻根意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道徳教育的重要支点。美国宣扬“美国精神”,强调培养具有“强烈的对国家的忠诚感”的美国人,让学生成为有民族精神

2、、勇于开拓,以当美国人为自豪,即感到“当一名美国人比当任何其他国家的国民更好”的美国人。德国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意志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爱劳动、讲认真、为信念而执着追求等。韩国主张把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建国精神“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公益精神、协同精神、勤勉精神、奉献精神,以强化民族自立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重塑民族之魂。新加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培养“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核心,提出要培养学生以“五大共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念,即“国

3、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大力弘扬“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2]。美国对中学培养目标提出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四方各国注重通过成就教冇及西方文明史等历史教育,使生活在本国的公民特别是青年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历史故事和伟人轶事,中学讲140多学时的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大学里

4、每个学生均须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侧重于对历史的理论分析。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还须背诵“忠于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愿上帝保佑这个国家”等誓词,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家而奋斗的信念。各国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口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忠诚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社会“好公民”,要求学生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观念和行为,明确作为一名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世界各国普遍把发展人的主体性放在中心地位,重视主体性道徳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主

5、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从其内涵来看,是个体作为道徳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自主自立、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白主、白觉、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与能力,亦即自主能力、自觉自率的道德素质。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首先强调学生个体的观念和行为,确认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理智选择的结果,道德的发生、发展与个体智慧的发展是平行的,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其次,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智慧潜能,承认差

6、异、发挥自我、崇尚自由,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和全面素质提高的创造性教育模式。从国际范围的德育改革与发展来看,德育个性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口已收到良好效果。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致力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研究,主张把德育与牛活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生活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徳和优良的个性。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主要依据,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以及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第三,在道德实践中,认为学牛的道德发展、道徳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

7、个与学生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借助外部的力量强制形成的。第四,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实现道德教育方法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单一转向多样、由外部强制灌输转向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接受,从把学生当成道徳教育的听众变为道徳教育的主体。(三)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与传统道德教育单纯灌输教义和古训相比,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内容注重同生活紧密联系,在面向生活中不断扩充、拓展,以满足、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本位道德这种新的道德教育取向在全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全球本位道德已

8、不再满足于抽象的弘扬人性,它从全球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从人类由竞争走向合作的趋势中,着力解决人类而临的共同问题,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的问题、人类道徳潜能开发的问题及个体精神满足等全球性、开放性、发展性、未来性、精神性问题,形成“全球合作精神”、“学会关心”的社会价值,培养超越精神与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