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ID:44216276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摘耍目的:观察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温针大椎穴配以针刺后溪、百会、风池。对照组针刺后溪、百会、风池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以观察病情变化,从而判定疗效。结果:1)自身纵向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治疗组患者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对照组患者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2)两组平行对照:在治疗后,两组在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方面还是在改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供应方面,治疗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针灸治疗温针大椎穴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耍rti于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肉筋膜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致使椎动脉一基

3、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头转一侧,头晕加重。重时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和复朵化。本文采用改良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经颅多普勒检查来评价疗效,并与常规的针刺治疗相比较,试图探讨更为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1研究对象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2006年12月〜2007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5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x例,对照组25例。其中治疗组男性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2.7±6.8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

4、性15例,平均年龄49.8±9.6岁,全部符合按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等按常规研究方法。2观察指标2.1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症状:眩晕、猝倒发作和意识障碍、头痛、耳部眼部症状、多伴有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症状。体征:旋颈试验阳性;颈后肌压痛。2.2经颅多普勒(TCD)采用珠海宝莱特公司生产的BID-2000B型经颅多普勒彩超仪获取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BA)血流信号,并得出或计算出下列指标:(1)平均血流速度(Vm);倒收缩期血流速度(Vs)。3治疗方法3.1实验组治疗方法:温针大椎穴为主针刺治疗。处方:温针大椎。电针后溪

5、、百会、风池。穴位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保持颈部舒适,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40mmX40mm华佗牌毫针,大椎穴直刺1〜有1.5寸,使针感向肩部传导,得气后将针留于适当深度,在针柄上穿置1.5cm艾卷施灸,除去灰烬,再将针陕速取出。其他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加电针仪。3.2对照组治疗方法: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处方:电针后溪、百会、风池。操作: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加电针仪。两组均采用同样的电针操作:电针操作:应用C6805型治疗仪,先加电疏密波(频率10〜20次份)15分钟,后改用密波(频率50-100次/分)5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仪强度1档〜2档左右。疗程:1周5

6、次,2周为1个疗程。4疗效标准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张鸣生等介绍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标准。2.2采用TED检测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等指标进行分析。5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对治疗前两组进行年龄、性别、病程方面进行分析,以确保两组间的可比性。疗效经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比较均P>0.05,说明两组在性别、年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临床积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Ridit分析,症状、体征疼痛量化积分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

7、方检验。统计学处理软件:应用SPSS13.0o6结果6.1基线资料分析50例病人的性别、年龄、治疗前两组病人治疗前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以及TCD检查情况见表1、表2、表3、表4。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经相应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从表3可以看出: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vs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2治疗后两组病人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以及TCD检查结果的变化。6.2.1治疗后两组病人颈椎病临床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