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应试策略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

ID:44234096

大小:177.39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19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_第1页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_第2页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_第3页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_第4页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5级高考语文应试策略吴景松为了适应2005年高考的新形势,帮助老师们制定高考前的应试指导策略,促使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从考试心理、学科特点等角度,对高考应试策略谈如下看法,以供参考。一、针对高考新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1、针对2005年《考纲》变化,合理调整后阶段复习策略。2、针对2004年命题主体变化后的应试经验,制定应试策略。3、针对2004年阅卷方式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指导应试策略。二、高考语文应考的一般策略。1、心理调节策略。(1)心理调节在语文应试中的特殊性:语文学科的下述特征,决定了语文应试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A、语言的间接性B、语言的

2、含蓄性C、语言的审美性I)、信息的隐蔽性(2)心理状态与语文思维的关系A、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思维处于合理的亢奋状态。B、审美的心态有利于调动思维的多维性,感悟文本丰富的情感。C、专注的心态有利于思维的纵深发展。D、轻松的心态有利于触发灵感,把握转瞬即逝的思维成果。E、活跃的心态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1)语文考场心理调节的方法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冥想放松法、情趣激励法、成就暗示法、自我表现法、淡化结果法、环境减压法、转移减压法、过渡减压法、独处静息法……A、强化信心,适度亢奋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

3、最佳点。B、缓解情绪,冥想放松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C、心无旁鹫,置身文本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考生心无旁鸯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口己的水平。D、自我暗示,激发情克把高考作为一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感受学习语文乐趣的最好机会。2、运用高考语文应试策略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既要把一份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也要把每一道题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来把握。注重相关性:题与题的相关性(内在联系、互补性)、试题内部各要素的相关性、试题与考点的相关

4、性。(2)指向性原则克服考场作答的随意性和盲冃性。必须明确试题的要求,放好能揣摩透命题意图,找准方向,准确清晰作答,沉着应答。(3)生成性原则语言具有间接性、含蓄性。考生通过视线扫描所捕捉到的信息,还必须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也就是说,要在试题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信息。(4)规范性原则试题作答,必须符合语文规范。必须用准确、完整、简明的语言作答。对于已经理解的信息,考生常常因为不能用恰当、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而痛失分数。考生的表述,既耍注重内容的规范,也耍重视形式的规范。(1)程序性原则语文试题的作答不同于数理化,一般不提倡先易后难的解题程序,而主张依照试题

5、的自然顺序作答,但也不排除个别难题置后的原则。各种题型的解答程序是有斧异的,但“整体——局部——整体”应该是最基本的程序。(2)创造性原则主要针对语言运用和作文。包括思想内容上的创新和表现形式及语言上的审美创新。近年来,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有时也命创新试题。(3)整洁性原则计算机网上阅卷,对试题的整洁、工整、清晰提岀了更高的要求。3>高考语文应试的12大策略。(1)题干研读法注意题干的暗示、限制、指向等语言,从而明确作答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例如,2004湖北卷第23题——•改写下面这个长句,使Z成为①两个或儿个短句,以②加强表意的明晰性。(可以••③添加必要的词语,但④不

6、得改变原意)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除字面耍求邙艮制)夕卜,还有如下暗示——A、题干没有要求改为单句。B、原句是一个长句。C、原句表意不清晰。答案: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士兵丧失性命。或: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题干研读法的步骤可表述为:①研读题干中的条件或限制,②研读暗示信息,③针对全部信息,确定应答策略。(2)信息筛选法从

7、文本、题干和题目屮筛选重要信息,作为答题的基本素材。例如,2004江苏卷第23题——•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A、题干信息:a.原文是书面语,b、要求用口语表述B、文本信息:三句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