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ID:44235572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_第1页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_第2页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_第3页
资源描述: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郑伯克段于鄢》教学反思饶平县第一中学邱首鹏一、教学预设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事件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厚,能让人读后不由地掩卷深思。它是《左传》的开卷之作,《古文观止》也把它放在了首篇,所以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自明。如何深究出“克己复礼”的文化内涵?把课上出“语文味”?如何把课堂的精彩还给学生,又能够把人物形象分析、春秋笔法、写作特点、主题等包含其中呢?我想,可以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探究式、“个性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语文味”就是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

2、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教学。课前发放《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结合导学案进行拓展授课。在学习字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和内容来理解、传承“克己复礼”这一传统文化内涵。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字词不算太多太难,文言句式也不是很复杂,作为高二的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文本阅读。然而,学生对文章所弘扬的以“孝”为首的儒家思想理解狭隘,认为“尽孝”就是尊重、爱护父母,看不到“孝”的本意实际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3、”的“大爱”精神。这是教学的重难点。三、教学情景再现以曹植《七步诗》的故事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本当中人物关系来推导出这是一场围绕着“权利”的斗争。进而追问:文章当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非常简略,那为什么还要写这场战争呢?由此再通过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来导出什么是“春秋笔法”。接着调出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史官左丘明对这段历史是什么态度?对文中主要人物是什么态度?然后探讨郑伯、共叔段、姜氏分别错在哪里?并总结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活动让学生揣摸体验相关人物的语气与性情)。最后探究郑伯是真孝还是假孝呢?由“孝”总结出本课

4、的文本价值:如何重构当时良好社会秩序,要依赖“克己复礼”。作为现在的我们更要传承理解传统优秀文化内涵: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学会感恩,懂得行孝,家庭、社会才会和谐,共筑“中国梦”就指日可待。四、授课后认识到的优点和不足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帮助学生重构“克己复礼”这一传统文化内涵。课堂上有一些生成性的东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提升了思维品质。但课堂容量太大,导致给学生课堂思考、磨合的时间太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日后将对“我的课堂,谁做主”多些教学实践和反思,努力打造出每一堂课都是有效性教学。五、听课师生的评课反馈郭老师认

5、为:整节课,执教者深情投入,理性分析,巧妙设置问题和思考探究的角度,使得学生乃至听课老师都很自然的进入问题所设置的情景去寻找、去思考、去理解、去交流,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水到渠成。令听课者如痴如醉,获益匪浅!林老师认为:导入精准,很容易促动学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文章的篇幅虽长,但邱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结合文句来把握作者的态度;学生也读出了作者对故事及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态度,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的预设目标。课堂上最后呼吁大家要相互尊重,学会感恩,懂得行孝,家庭、社会就会和谐,共筑“中国梦”便指日可

6、待。这是一节有意蕴有思想,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优质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