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

ID:44272076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上传者:U-7604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_第1页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_第2页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_第3页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_第4页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苹果苦痘病症状:病果皮下果肉首先变褐,干缩成海绵状,逐渐在果面上出现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病斑在黄色或绿色品种上为暗绿色,在红色品种上为暗红色。后期病部果肉干缩,表皮坏死,显现出凹陷的褐斑。病部食之有苦味。发病规律:又称苦陷病,是在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是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修剪过重,偏施、晩施氮肥,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果实生长期降雨量大,浇水过多,都易加重病害发生。防治方法:应多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注意雨季及时排水,合理灌水。常年病重果园,可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喷布70%氯化钙150倍液,每间隔20天喷一次,共喷3〜4次。气温高时,为防止氯化钙灼伤叶片,可改喷硝酸钙。苹果煤污病症状:发生在苹果果皮外部,在果面产生棕褐色或深褐色污斑,边缘不明显,似煤斑,菌丝层很薄用手易擦去,常沿雨水下流方向发病。苹果蝇粪病和煤污病常混合发生,症状复杂,不易区分。但常见症状为:果皮表生黑色菌丝,上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砲子器或菌核;小黑点组成大小不等的圆形病斑,病斑处果粉消失。发病规律:寄生于苹果芽、果台及枝条上越冬。以菌丝和抱子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侵染。从6月上旬到9月下旬均可发病,集中侵染期7月初到8月中旬。高温多雨利于病菌繁殖,对果面进行多次再侵染。防治方法:冬季淸除果园内落叶、病果、剪除树上的徒氏枝集屮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基数;谢花后 至套袋前春梢生长期,结合防治轮纹病可间隔10天左右喷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套袋前喷布10%宝丽安(多氧當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50%退菌特对湿性粉剂500〜1000倍。注意,药剂干后2〜4小吋套上袋;套袋后,结合防治果实上、叶片上的病害打好杀菌药,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喷克、退菌特、代森镒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7月底〜8月初,即秋梢生长旺季是斑点落叶病发生重点时期,这期间一定要喷一遍扑海因+退菌特;9月份防病药剂应选择:大生、喷克、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有机杀菌剂;夏季必须及时清除树冠内徒长枝和过密的枝条,以保证冠内通风透光,利于药剂喷布。一般喷药后要求95%以上叶片着药均匀,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苹果褐斑病症状:叶上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后发展成三种类型的病斑,即同心轮纹型、针芒型和混合型。此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周缘有绿色晕,症状由黑色小粒点或黑色菌索构成同心轮纹或针芒。同心轮纹型和混合型病斑叶背呈棕褐色。发病规律:以分生抱子盘和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春季分生泡子盘产生分生葩子,通过风雨飞溅侵染叶片。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病菌潜育期6〜14天后发病,新病部产生的分牛孑包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防治方法:加强土肥水管理,改善光照、及时排涝以及彻底清除落叶深埋是防治此病的根本途径。5月中、下旬雨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对选用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剂1000倍液、施特灵2000倍液、2%宁南霉素600〜800倍液等进行防治,发病后可选用施特灵1500〜2000倍液加80%大生600〜8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1000〜1500倍液或25%敌力脱4000〜5000倍液防治;随后可与铜制剂如波尔多液、锌铜石灰液(硫酸锌:硫酸铜:生石灰:水二0.5:0.5:2:200)等交替使用。苹果褐腐病 主要为害果实,在近成熟期开始发病。被害果面多以伤口为屮心形成浅褐色小斑,湿软腐烂。病斑扩展迅速,在气温10°C时,10天左右整个果实即可腐烂,温度越高,病菌扩展越快。在o°c低温下,仍可活动扩展。随着病斑扩大,从病斑中心长出一圈一圈黄褐色至灰褐色绒球状菌丝团,常呈同心轮纹排列。上面覆盖粉状物(子实体)。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病果较硬有弹性,具土腥味,后期失水干缩,成为黑色偎果。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体或砲子在病果或僵果内越冬,翌年产生分生砲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潜育期5—10天,果实近成熟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挤压碰撞,常造成大量伤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会迅速传播蔓延。防治方法:1•加强科学管理:在冬季或早春翻耕土壤,消除病果,在生长季节随时清除树上、树下的病僵果,集中深埋,以减少菌源。并注意防治为害苹果果实的其他病虫害和裂果,要适时采收。贮藏前注意严格剔除各种带伤果和虫果,用包装纸分级包装,尽量减少碰伤和挤压。注意控制贮藏温度和湿度,温度以1〜2°C,相对湿度在90%为宜。定期检查贮果库窖,发现病果及时挑出,以防止扩展感染。2.药剂保护:开花前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喷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花后和果实近成熟期各喷一次50%代森镭锌400〜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苹果锈果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可分:1•锈果型,果面形成5条纵向铁锈色条斑。后锈斑龟裂,果面粗糙,甚至果皮开裂,形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有吋锈斑不明显,但有很多深入果肉的纵裂纹。病果肉僵硬,不可食,易萎缩脱落。西洋苹果多数品种表现此型。2.花脸型,着色后果血散生近圆形黄绿色斑块,成熟后为红绿相间的花脸状。黄色品种如黄龙、黄沙果、黄太平苹果等病果成熟后果面色泽不匀,出现浓淡相间的斑块,果面略呈凹凸不平状。我国固有的槟子、沙杲、白海棠等以及西洋品种祝光、元帅、倭锦等亦有此表现。 2.锈果花脸复合型,着色前果顶有明显锈斑,着色后其余部分发生不着色斑块呈花脸状。中熟品种元帅、红玉、赤阳、倭锦、红海棠等表现此状。3.绿点型,金冠、黄冠等受害,果着色后显现许多绿色小晕点,边缘不整齐。4.环斑型,山丁子和一些小苹果,近成熟时形成圆形斑纹或黑色圆斑,稍凹陷。有的品种被害后叶片卷曲,茎干部产生坏死斑。①花脸型:病果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呈现红绿相间状态;成熟后呈现红、黄相间的花脸型,着色部分突起,病斑部分凹陷,果实较小,风味变劣。②锈果型:发病初期果实顶部产生淡绿色条斑,逐渐沿果纵向扩展,形成5条铁锈色坏死条斑;轻病果条纹不明显;重病果在锈纹处开裂。③混合型:复合上述两种类型特征。发病规律:嫁接和病、健树根部接触传染。病树种子、花粉不带病毒。嫁接接种的潜育期为3〜27个月,一旦发病,逐年加重,是全株永久性病害。梨树较普遍带毒,但不显症状。苹果与梨混栽或靠近梨树的苹果树发病重。防治方法:1•严格选用无病接穗和砧木,从经检测不带病毒的母本树上采取接穗,嫁接在实生苗上繁殖无毒苗用于建园。2•在果园、苗圃中经常检查,发现病树、病苗刨除销毁。2.严格检疫监督,在距原有苹果、梨园100m以外建立无病毒苗木繁殖圃。3.药物治疗:①初夏时在病树主干进行半环剥,在环剥处包上蘸过0.015%〜0.03%浓度的土霉素、四环霉素或链霉素的脱脂棉,外用塑料薄膜包裹。②喷雾法,用代森锌500倍液或硼砂200倍液,喷于果面,7月上中旬起每周1次,共喷3次。 苹果疫腐病 苗木或成树根颈部染病,皮层出现暗褐色腐烂,多不规则,严重的烂至木质部,致病部以上枝条发育变缓,叶色淡,叶小,秋后叶片提前变红紫色,落叶早,当病斑绕树干一周时,全树叶片调萎或干枯。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后形成灰色或暗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全叶腐烂。果实染病,果血形成不规则、深浅不匀的褐斑,边缘不清晰,呈水渍状,致果皮果肉分离,果肉褐变或腐烂,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绵毛状菌丝体,病果初呈皮球状,有弹性,后失水干缩或脱落。发病规律:主要以卵孑包子、片垣砲子及菌丝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遇有降雨或灌溉时,形成游动孑包子囊,产生游动砲子,随雨滴或流水传播蔓延,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每次降雨后,都会出现侵染和发病小高峰,因此,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早且重。防治方法:1•及时清理落地果实并摘除树上病果、病叶集中处理;病菌以雨水飞溅为主耍传播方式,适当采取提高结果部位和地面铺草等方法,可避免侵染减轻为害;2.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排除积水,降低湿度,树冠通风透光可有力地控制病害;可采取预防为主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根颈部发病还未环割的植株,对在春季扒土晾哂,刮去腐烂变色部分,并用石硫合剂消毒伤口,刮下的病组织烧毁,更换无病新土。另外防止串灌,翻耕和除草时注意不要碰伤根颈部。必要时进行桥接,可提早恢复树势,增强树木的抗病性。3.药剂防治:在落花后浇灌或喷洒72%霜脉镭锌(紺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百徳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9%安克镒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1次。苹果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侵染枝干和果台。自病斑中心剖开果实,可见果肉自果面向果心成漏斗状变褐腐烂。病组织带有苦味。病斑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斑上黑色小点稀疏,不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其下果肉局部坏死。枝干发病与果实症状相似。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被害枝干、果台和病僵果上越冬。翌春温度适宜时,产生分生泡子。分生也子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也借风和昆虫传播。因病果和树上的病枯枝是初侵染源。幼果前期抗扩展,不抗侵染;而后期则相反。此病有潜伏侵染特性,故出间发病较晚。一年内有反复多次再侵染。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落头提干改善光照,合理负载强壮树势为根本途径。2.结合冬剪清除小僵杲、病枯枝、死杲台及哀弱枝集川深埋或烧毁。3.药剂防治。从落花后10天开始,每隔10〜15天喷一次药,到8月中、下旬结束。多雨年份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常用的药剂有:61%花麦特800〜1000倍液、1:(2〜3):200波尔多液、70%代森镐锌400〜6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等。苹果黑星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或果实,还可为害叶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梢。叶片染病,初现黄绿色圆形或放射状病斑,后变为褐色至黑色,直径3〜6mm;上生一层黑褐色绒毛状霉,即病菌分生范子梗及分生范子。发病后期,多数病斑连在一起,致叶片扭曲变畸。果实染病,初生淡绿色斑点,圆形或椭圆形,渐变褐色至黑色,表面也产生黑色绒状霉层,病斑逐渐凹陷,硬化,常发生星状开裂。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或以假囊壳在病叶屮越冬。翌年5〜8月释放子囊泡子,以7月释放量最多;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9〜14天。叶片和果实染病15天左右即产生分生抱子,并可产生若干代进行再侵染,一直持续到当年秋季。9月末病害停止扩展。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有关。早春多雨发病较早;夏季阴雨连绵,病害流行快。防治方法: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或在地而喷洒0.5%二硝基邻甲酸钠或4:4:100的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内的子囊葩子;喷药保护:早熟品种于5月中旬开花期开始喷洒1:2〜3:160倍式波尔多液;以后隔15天一次,共喷5次。也可用 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镒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注意苹果采收后的管理。苹果锈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还可为害转主寄主桧柏。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即性抱子器。发病规律:病菌在桧柏上为害小枝,即以茵丝体在菌瘻屮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褐色的冬抱子角。冬砲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的胺化膨大,冬抱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孑包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锈菌位染苹果树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等,形成性砲子器和性抱子、锈抱子器和锈抱子。锈电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发病部位越冬。防治方法:1•铲除桧柏,切断侵染循环。在规划新果园时,邻近苹果园的2.5-5千米以内不能栽植桧柏树。如附近有桧柏树,应于冬季剪除桧柏树上的菌樱,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花后1个半月内喷药2-3次,预防该病。当苹果树芽萌动至幼果长到拇指大时,在桧柏上喷洒1一2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在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期,于苹果树上喷杀菌剂1-2次,防止病菌侵入为害。杀菌剂常用1:2〜3:200波尔多液、20%三卩坐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7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斗15%三呼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绿得保300-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苹果白粉病症状:主要为害嫩枝、叶片、新梢,也为害花及幼果。病部满布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幼苗被害,叶片及嫩茎上产生灰白色斑块,发病严重时叶片萎缩、卷曲、变褐、枯死,后期病部长出密集的小黑点。大树被害,芽干瘪尖瘦,春季发芽晚,节间短,病叶狭长,质硬而脆,叶缘上卷,直立不伸展,新梢满覆白粉。生长期健叶被害则凹凸不平,叶绿素浓淡不匀,病叶皱缩扭曲,甚至枯死。发病规律:苹果白粉病以菌丝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发芽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抱子,此泡子靠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新梢。病害侵入嫩芽、嫩叶和幼果主要在花后一个月内,所以5月为发病盛期,通常受害最重的是病芽抽出新梢。生长季中病菌陆续传播侵害叶片和新梢,病梢上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壳放出子囊抱子行再侵染。秋季病梢上的抱子侵入秋梢嫩芽,形成二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很少侵染。春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前期流行。防治方法:采取剪除越冬病芽、摘除初次侵染的病梢和适时的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1.冬剪时要彻底剪除病梢,春、夏季仔细检查,发现病梢(枝)及时剪除,病梢(枝)耍集中烧毁或深埋。2.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注意氮、磷、钾配合,增施磷、钾肥。3.苹果树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150倍液。4.在苹果开花前和落花70%吋各喷一次15%粉锈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苹果斑点落叶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条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周围有紫红色晕圈,边缘清晰。随气温上升病斑扩展成5毫米左右的斑点。天气潮湿吋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幼叶被害,有时叶片呈畸形。为害严重时,被害叶干枯,提早脱落。果实被害,上生近似叶片上的斑点。枝条被害,也生褐色微凹陷的病斑,病斑周I韦I常产生裂纹。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被害叶和枝条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砲子器,放出分牛孑包子。分生砲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春梢嫩叶。一般果园在花后即可岀现病叶,在后半月病叶增多。春雨早而多,夏季有连阴雨,病害发生早且重,7月上中旬即有落叶。田间在病斑岀现后20天即开始产生分生抱子,可再侵染。此病喜侵染35天内的嫩叶,尤其是20天内的新叶。病原菌的潜育期很短,只有数小时。8月高温多雨,新梢叶片发病严重,造成大量落叶。9月下旬病害停止发展。防治方法: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应重视化学防治,辅以清洁果园等措施。秋季扫除落叶,剪病枝,集中烧毁。化学防治重点保护春梢,压低后期菌源。从花后开始连续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代森镭锌可湿性粉500倍,或10%多氧霉11200倍,或40%乙磷铝200倍,或70%乙镭500倍。苹果轮纹病症状:轮纹病病斑呈褐色,凹陷不明显,表面病组织呈同心轮纹状,后期密生黑色小斑点(病菌分生抱子);轮纹病病斑呈不规则形状扩展,速度快;轮纹病病组织软腐,有酒精味;轮纹病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抱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上越冬。菌丝每年4〜6月产生分生抱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为初侵染源。7〜8月泡子散发最多。病菌从皮孔侵入,幼果易受侵染,侵入后潜伏,到果实近成熟或贮藏期,潜伏的菌丝迅速蔓延形成病斑。病菌是弱寄生菌,老弱树易感病。温暖多雨或晴雨相间日子多的年份易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及吋清除病死枝干和死树,集中烧毁。2.刮除病斑。在休眠期刮掉病粗皮,集中烧毁。亦可在5〜7月重刮皮,方法见苹果腐烂病。3.适时喷药,发芽前喷1次5°Be石硫合剂,5〜8月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喷3〜5次杀菌剂。可用1:2:24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果实采收前喷1〜2次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等。4.果实成熟期或采收时剔除病果深埋。严格选果,病果、伤果不入库,贮藏温度在5°C 以下,以1°C〜2°C为宜。苹果腐烂病症状:主要有溃疡型和枝枯型。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稍降起,组织松软,有酒糟味,常流出黄褐色汁液。后期病部失水下陷,长出黑色小点(分生砲子器),雨后小黑点上溢出金黄色的丝状或馒头状的抱子角。枝枯型多发生在2〜4年生小枝上。病部扩展迅速,常呈现黄褐色与褐色交错的轮纹状斑。春季发病的枝枯型斑,病部以上枝条很快干枯,后期病部也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发病规律:以菌丝、分生砲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皮内和病残株枝干上越冬。翌春,分生砲子器涌出砲子角,抱子角失水飞散出分生抱子。同吋,成熟的子囊抱子也大量放出。病菌随风雨传播。病菌有无伤口不侵入和潜伏侵染特性。此病的侵入途径有机械伤、病虫伤、日灼、冻害和落皮层。侵入树体的病菌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发病。此病儿乎周年发病,病斑主要出现于生长至休眼和休眼至生长两个时期。防治方法:1.栽培防病是综合防治此病的基础。要加强土肥水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控制负载量;合理修剪,克服大小年;清除病源;实行病疤桥接。2.病疤治疗是冃前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可在晚秋和早春刮治病疤呈梭形立茬,后多次涂药消毒,或用划道法治疗病疤。划道法是划病部成0.5厘米宽的纵道,再用5Be。石硫合剂或二倍腐必清、农抗120等药剂消毒。待药液干后再消毒一次,最后涂上沥青或油漆。一•般病斑2〜3年可治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