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

ID:12700726

大小:8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8

上传者:U-4624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_第1页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_第2页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_第3页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_第4页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宁夏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苹果轮纹病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褐腐病、水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主要的果实病害。病原菌为贝轮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Kogan.etSakuma),无性世代为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omakawatsukaiHara)。[症状特征]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比较少见。枝干被害后,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3~30毫米,病斑质地坚硬,中心突起,如一个疣状物,边缘龟裂,与健康组织形成一道环沟。第二年,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往往连在一起,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故有粗皮病之称。病菌一般只侵害树皮表层,严重时还可侵入皮层内部,病斑不仅发生在大枝上,2~3年生的小枝上也有,严重时能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枝、死树。果实多于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果实受害时,也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很快扩大成呈淡褐色或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并有茶褐色的黏液溢出,病斑不凹陷。在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烂果不凹陷,果形不变。有时病斑表面可散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果腐烂多汁,失水后变为黑色僵果。叶片发病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褐色病斑。[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上越冬。菌丝体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5年,每年5~8月份分生孢子扩散,陆续侵染枝干和果实。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经皮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点,幼果受侵染不立即发病,当果实近成熟时,潜伏病菌迅速蔓延扩展,导致果实表现症状。果实近成熟至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贮藏期继续发病。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降雨、品种、栽培管理和树势关系密切。多雨潮湿有利于病菌孢子的散发及侵染。结果量过大、树势衰弱,枝干和果实受害严重。富士、白龙、津轻、王林、红星、乔纳金、金冠、嘎拉最易感病。 [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控制负载,严禁过度环剥。2.铲除越冬菌源。萌芽前用45%施纳宁水剂300倍液或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全树喷施,对病斑较集中的部位刮除病斑后用843康复剂涂抹。3.喷药保护。花后7~10天喷一次杀菌剂,连喷2~3次,套袋果在套袋前5~7天再喷一次,不套袋果园应连续喷药至9月上中旬。药剂可选用80%必得利或大生、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不套袋果发病后应选用80%乙磷铝可溶性粉5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天喷1次,直到采收。4.贮藏期防治。果实采收后严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损伤的果实,然后用80%乙磷铝可溶性粉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浸果10分钟,凉干后放置在0~2℃低温下贮藏。苹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又叫苦腐病、晚腐病。病原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an)Spauld.et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无性世代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umgloeosporioidesPen.),属半知菌亚门。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症状特征] 该病主要侵染果实,也可为害枝条和果台等。果实受害初期果面上出现褐色小圆斑,边缘清晰,后迅速扩大,软腐下陷,呈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呈漏斗状向深层扩展。病斑发展中后期表面形成小粒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表面湿度大时,小粒点(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病斑扩展迅速,常导致全果腐烂、脱落,病果失水干缩呈黑色僵果。[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上和枯死枝等部位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刺槐上越冬,翌春遇到适宜温湿度条件即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直接或通过皮孔、伤口侵入表皮。一般年份落花后10天开始受害,仅成熟期发病。高温、高湿、多雨年份发病重。[防治技术]1.搞好清园,压低越冬菌源。生长期发现病果和僵果及时摘除,冬季落叶后,彻底清除果园中的病果、僵果、枯死枝、衰弱枝。尽量避免用刺槐做果园防护林。2.加强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修剪,注意通风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平衡施肥。3.休眠期喷药,铲除越冬菌源。重病区可在萌芽前喷施45%施纳宁300倍液或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铲除树体带菌。以刺槐做果园防护林的,应对刺槐进行喷药。4.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落花后半月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根据降雨情况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药剂可选用80%乙磷铝可溶性粉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苹果白粉病苹果白粉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苹果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leucotricha(Ell.etEv.)Salm),属子囊菌亚门。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槟沙果、海棠等。[症状特征]该病主要为害花芽、叶片、新梢等幼嫩组织,也可侵染幼果,病部表面布满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芽受害,重病芽当年枯死,轻病芽害第二年萌发形成白粉病梢。病梢叶片两面布满白粉状物。后期叶片干枯脱落,病梢形成干橛。普通叶片受害,表面初产生白色粉斑,病叶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正反两面布满白粉,叶片卷曲,质脆而硬。花器受害后花梗和萼片畸形,花瓣细长,严重的不能结果。幼果感病后萼洼和梗洼处产生白色粉斑,果实长大后,白粉自然脱落,在果面上形成网状锈斑。[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内越冬。第二年病芽萌发形成病梢,表面形成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直接侵染嫩叶、幼果。4~5月份,春梢旺盛生长期是白粉病第一次发病盛期;9月份秋梢出现时为第二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很少侵染。 苹果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和果树品种关系密切。春季温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前期流行;夏季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后期发病。但连续阴雨对白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品种苹果抗病能力也有差异,一般富士、夏红、红玉、红星、国光易感病;秦冠、青香蕉、金冠、元帅等发病较轻。[防治技术]1.摘除病梢。在病梢发生初期,及时剪除新病梢和病叶丛、病花丛,集中烧毁或深埋。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合理密植,疏剪过密枝条,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果树发芽前,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一般果园,苹果花芽露红时喷第一次药,落花后喷第二次药,严重果园落花后10~15天需喷第三次药。常用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000~4500倍液等。苹果锈病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病原菌为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属担子菌亚门。该病为转主寄生性病害,转主寄主主要为桧柏,其次还有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病害流行年份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症状特征]苹果锈病主要为害幼叶,也能为害叶柄、新梢及幼果等。叶片发病,叶正面初生黄色圆形病斑,边缘桔红色,稍肥厚,不久随着病斑扩大,病斑中部颜色变深而外围色较淡,并在中央部分密生鲜黄色小粒点,后渐渐变为黑色小点。6月中下旬病斑直径扩大到约1厘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叶背逐渐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胡须状物。幼果受害多在萼洼附近形成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橙黄色斑点,稍凸起;后期病斑黄褐色,中央出现小黑点,周围也长出胡须状物,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畸形。病菌侵染转住寄主桧柏等后,围绕小枝形成球形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菌瘿。[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瘿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春季4、5月间降雨后,桧柏上的菌瘿吸水、膨胀、萌发产生病菌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侵染苹果嫩叶及其它幼嫩器官。叶片发病后,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胡须状物,内生许多锈孢子,该锈孢子随气流飞散到桧柏形成病瘿越冬。该病一年只侵染一次,无再侵染。苹果锈病发生与否主要决定于果园周围5千米以内有无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存在。无转主寄主的地方,该病不能发生。早春3~4月份的降雨早晚及大小与该病的发生早晚与轻重关系密切。降雨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主的风景绿化区,苹果锈病一般发生较重。[防治技术]1.清除菌源。早春苹果树萌芽前,对果园附近有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地方,及时清除转主寄主上的锈病菌瘿;雨后及时施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粉锈宁喷雾,清除菌源。2.苹果树上喷药。苹果花芽露红时喷第一次药,落花后喷第二次药,严重果园落花后10~15天需喷第三次药。常用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4000~4500倍液等。3.建立新果园时,一定要远离有桧柏类等转主寄主的风景区、公路和陵园等地,保证果园方圆5千米内不能有桧柏、龙柏、翠柏等树木。                                                   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是是苹果链格孢强毒株系(AlternairamaliA.Roberts),属半知菌亚门。是我国当前苹果产区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症状特征]该病主要危害幼嫩叶片,也为害新稍、果实和叶柄。春稍生长期幼嫩叶片最先发病,叶片上出现零散的直径为2~3毫米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增多或扩大,形成5~6 毫米的红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中央常见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正反面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老病斑中间灰白色,有时腐生一些杂菌,产生许多小黑点。高温多雨季节,病斑扩展迅速,多个病斑相连形成不规则病斑,常占据叶片大部分。秋梢嫩叶染病最重,生长受阻,常呈畸形;老叶染病后,变黄脱落,有许多病斑穿孔或破裂。夏秋季节,叶柄染病后,产生暗褐色椭圆形凹陷病斑,病叶随即脱落或从叶柄病斑处折断。果面病斑表皮稍凹陷,其下果肉组织变褐,浅层组织呈海绵状干腐。[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叶芽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伤口、皮孔或直接侵入进行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高峰:第一次从5月上旬到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导致春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次在8~9月份,秋梢严重发病,造成大量落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叶龄、树势强弱等密切相关,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流行。苹果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性很大,元帅系品种发病较重,富士系品种中度感病。苹果新梢抽生期如遇雨天,病斑明显增多,而在新梢停止生长期,即使有雨,新侵染斑也很少。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等均易发病。[防治技术]1.田间管理。冬季合理修剪,剪除徒长枝和病枝,清除落叶病果,集中深埋或带出园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合理施肥,及时排水,改善果园生态条件,增强果园透气性,减少病害发生。2.药剂防治。在发芽前全树喷施45%施纳宁水剂4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50倍液,铲除树体上的越冬病菌。在春季高峰期,往年发病严重地区,在花芽落露红期即开始喷药防治;一般果园从落花后10~20天开始防治。10~15天一次,连喷2~3次。秋季高峰期,从8月上中旬开始喷药,连喷2次左右。药剂可选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等。 苹果褐斑病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病原为苹果盘二孢(Marssoninamali(P.Henn) Ito),属半知菌亚门。该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年份,常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对花芽分化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该菌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海棠、花红和山定子等。[症状特征]病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和叶柄。一般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0.5~3.0厘米的褐色大斑,边缘绿色,不整齐。后期叶片变黄,但病斑周围仍保持有绿色晕圈,受害严重时早期脱落。因苹果树品种和发病期的不同而表现为三种类型病斑,一是同心轮纹型,叶正面病斑圆形,褐色,初发生时为黄褐色小点,后直径扩大为1~2.5厘米。病斑中心为暗褐色,四周黄色,病斑周缘仍保持有绿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二是针芒型,病斑呈针芒放射状向外扩展,边缘不规则,暗褐色或深褐色,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小,数量多,常遍布叶片。后期叶片逐渐变黄,病部周围及背部仍保持绿褐色。三是混合型。病斑较大,暗褐色,病斑中部呈同心轮纹状,边缘放射状向外扩展。叶柄感病后,产生黑褐色长圆形病斑,常常导致叶片枯死。果实发病形成近圆形褐色病斑,中部凹陷,边缘清晰,直径6~12毫米,散生黑色小点,病斑处果肉呈褐色海绵状干腐。[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直接或从气孔侵染。该病潜育期短,一般为6~12天,在田间具有多次再侵染。病菌从侵染到引起落叶约需13~55天,田间一般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9月份为发病盛期,严重时9月份即可造成大量落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品种等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发病早且重。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通风不良常发病较重,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而且重。[防治技术]1.清洁果园。秋末冬初彻底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2.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平衡施肥;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合理灌溉,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往年发病前10天左右开始喷药,根据各地的物候期和春雨早晚确定生长期的第一次喷药日期,一般为6月上中旬。如果春雨早、雨量较多,首次喷药时间应相应提前。喷药次数也应根据雨季长短和发病情况而定,一般第1次喷药后,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连喷4~6次。常用药剂有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是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可危害苹果、梨、枣等多种果树的果实。[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有1个蓝黑色近三角形的大斑。雌虫下唇须较长,向前伸直;雄虫下唇须短小,向上翅起。卵 为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卵顶部着生2~3圈“Y”状刺毛。幼虫 初孵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腹末无臀栉。茧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蛹 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危害症状]果实被桃小危害后,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孔流出泪珠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取食果肉,在果内形成弯曲纵横的虫道,虫粪留在果内呈“豆沙馅”状。幼果被害后,常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发生规律]该虫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年发生2代;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二年苹果落花后半月左右,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7℃,地温达19℃ 时,幼虫开始出土。越冬幼虫出土后,在地面做夏茧化蛹,蛹期约半月。山西、陕西、河南西部等地5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6月上中旬。羽化的成虫2~3天后开始产第一代卵,卵主要产于果实萼洼处,梗洼处较少。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一段时间后,从果实胴部蛀入果实,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排粪便于其中。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7月下旬以前脱果的幼虫,脱果后在地面做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8月中旬脱果的第一代幼虫,有一部分入土做茧越冬,另一部分继续发生第二代。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脱果入土越冬。越冬幼虫多集中在树干周围1~1.5米内。幼虫出土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幼虫能顺利出土;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幼虫出土迟缓;土壤含水量在3%以下,幼虫几乎不能出土。在幼虫出土期遇到降雨或浇水后2~3天,幼虫会连续出土。雄成虫对人工合成的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趋性较强。成虫无趋光性,白天不活动,多栖息于树干、枝条、叶背面或杂草上,夜间交尾、产卵。气温在25~30℃、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成虫产卵。[防治技术]桃小食心虫出土时间很不整齐,仅仅依靠树上喷药很难防治,应以处理越冬幼虫、地面防治为主,结合预测预报,及时树上喷药。1.地面防治。苹果落花后半月左右,在果园设置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诱捕器,自诱到成虫之日起或于5月中下旬降雨或果园浇水后,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或25%辛硫磷微胶囊剂3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400倍液,喷洒树盘后浅锄。2.树上喷药。喷药时期应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当果园卵果率达到1%时开始喷药,或在诱捕器上出现成虫高峰期后立即喷药。药剂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1500~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或25%灭幼脲悬浮剂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3.诱杀成虫。苹果落花后半个月开始,每亩放置桃小性诱芯3~5个,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诱芯应20~25天更换一次。诱芯的悬挂方法为:将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铝盆内加水至2/3处,水中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悬挂在离水面1~2厘米处,然后把铝盆悬挂在果树外缘树枝,离地面约1.5米。铁丝穿诱芯时,要将其孔口向下或向侧面。此法对孤立果园效果较好,连片果园需全部悬挂。 4.地面覆膜杀虫越冬幼虫出土前,以树干基部为中心,将半径1.3米范围内的地面覆盖塑料薄膜,边缘用土压严,可消灭出土幼虫和越冬代成虫。5.果实套袋。6.清洁果园。经常捡拾落地虫果和摘除虫果,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苹小卷叶蛾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osleratamm),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又称棉褐带卷蛾、远东苹果小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舔皮虫。该虫在我国内分布很较广,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苹果、桃、李、杏、海棠等果树,茶树上也受害较重。该虫是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严重年份,一般果实受害率30%,高的可达到80%以上,对苹果的产量影响较大。[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9毫米,全体黄褐色。前翅深褐色,斑纹褐色,翅面上有2条浓褐色不规则斜向条纹,自前缘向外缘伸出,外侧的一条较细,中带前窄后宽,双翅合拢呈“V”字形。后翅淡黄褐色,雄虫前翅基部具前缘褶。卵扁椭圆形,径长0.6~0.7毫米,初产卵淡黄色,半透明,近孵化时卵呈黑褐色,卵块的卵粒排列呈鱼鳞状。幼虫初龄幼虫淡黄绿色,老龄幼虫翠绿色,体长13~15毫米,虫体细长,头较小,头及前胸背板淡黄褐色,腹末臀栉6~8根。蛹黄褐色,长9~11毫米,腹部2~7节背面各有两排刺突,前面一排较粗且稀,后面一排细小而密。[危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果实,通过吐丝结网将叶片连在一起,造成卷叶,降低叶片光合作用。第一、二代幼虫除卷叶为害外,还常在叶与果、果与果相贴处啃食果皮,呈小坑洼状。[发生规律] 该虫陕西、山西、河南等地1年发生3~4代,以二龄幼虫在果树裂缝或翘皮下,及剪锯伤口等缝隙内结白色茧越冬。越冬幼虫于苹果发芽时出蛰,先在果树新稍顶芽、嫩叶进行危害。幼虫稍大时将数个叶片用虫丝缠缀在一起,形成虫苞。当虫苞叶片被取食完毕或叶片老化后,幼虫转出虫苞,重新缀叶结苞危害。越冬代幼虫主要危害花蕾、幼叶,也危害少量幼果;以后各代幼虫除危害叶片外,还危害大量果实。幼虫活泼,卷叶受惊动时,会爬出卷苞,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苞或果叶贴合处化蛹,蛹经6~9天羽化为成虫。在三代发生区,成虫发生期一般为:越冬代为6月中下旬,第一代为7月中下旬,第二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四代发生区,5月上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第一代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9月中旬。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趋性较强,白天在树上遮荫处静伏,夜间取食交配产卵于较光滑的果面或叶片正面。初孵幼虫多分散在卵块附近叶片背面、重叠的叶片间和果叶贴合的地方,啃食叶肉和果面。[防治技术]1.人工防治。春季苹果树发芽前,彻底刮除主干、侧枝上的粗翘皮,带出园外烧毁。发生量大的果园,在越冬幼虫即将出蛰时,在剪锯口周围涂抹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400倍液,杀灭幼虫,减少虫源。生长期及时摘除虫苞,将幼虫和蛹捏死。2.释放赤眼蜂。在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在果园里悬挂苹果小卷叶蛾性外激素水碗诱捕器,当诱到成虫后3~5天,即是成虫卵始期,立即开始第一次放蜂,每隔5天放1次,连放3~4次,每667米2放蜂10万头左右,遇连阴雨天气,应适当多放。3.诱杀成虫。在果园内利用苹小性诱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比例为糖∶酒∶醋∶水=1∶1∶4∶16,每亩放置3~5个。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4.药剂防治。在越冬幼虫出蛰前后及第一代初孵幼虫阶段,喷洒生物农药Bt乳剂(100亿个芽孢/ml)1000倍液;以后各代卵孵化盛期至卷叶以前,选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5.果实套袋。金纹细蛾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umura] 属鳞翅目,细蛾科,又名金纹小潜叶蛾、苹果细蛾。该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苹果主产区,寄主植物以苹果为主,此外还为害梨、桃、李、樱桃等。发生严重的果园,单片叶上虫斑多达15~20个,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该虫近年来在国内发生普遍,已经成为我国苹果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2~3毫米,翅展约6毫米,全身金黄色。头部银白色,顶端有两丛金色鳞毛,复眼黑色。前翅柳叶形,以金色为主,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银白色条纹,端部前、后缘各有3条银白色放射状条纹,金银两色之间夹有黑线。后翅狭长,灰褐色,缘毛很长。卵 扁椭圆形,长0.3毫米,乳白色,有光泽。幼虫 幼龄幼虫淡黄绿色,1~3龄无足,4龄幼虫开始有足。末龄幼虫体长4~6毫米,细纺缍形,体稍扁、淡黄色至黄色。蛹 体长约4毫米,黄褐色,头两侧各有1个角状突起,触角较体长。[危害症状]以幼虫从叶背潜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成筛网状,使下表皮与叶肉分离、皱缩,上表皮拱起,成椭圆形虫斑,约10毫米;虫斑内残存网状未被啃食的绿色组织和黑色虫粪。剥开皱缩的下表皮,可见一头淡黄色的小幼虫或黄褐色的蛹。成虫羽化时会在病斑边缘下表皮上残留蛹壳。[发生规律]该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5~6代,在陕西关中、河北、山东等地年发生5代,河南年发生6代。以蛹在落叶虫斑内越冬。第二年苹果树花芽萌动时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约20天。晴天时越冬代成虫多在树干附近飞舞交尾、产卵,一般先在萌蘖苗或树冠下部的叶片上产卵,苹果树展叶后产在嫩叶背面,单粒散产,每雌蛾平均产卵40~50粒。幼虫孵化由卵壳底部直接潜入叶内为害;老熟幼虫在虫斑内化蛹,羽化时前半部蛹壳露出虫斑外。在河南各代成虫发生盛期为:越冬代4月中旬,1~5代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中旬。除越冬代和1代成虫发生比较集中外,其余各代世代重叠现象比较严重。2~4代幼虫为害严重,为害高峰期为7~9月份。卵期7~10天,幼虫期15~20天,蛹期6~10天。金纹细蛾对不同品种的苹果为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国光、富士受害严重,红星受害较轻。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较多,以跳小蜂和姬小蜂为主,秋季寄生率可达50%以上,对控制该虫发生有很好作用。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秋、冬季及早春树上树下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结合春季修剪彻底剪除萌蘖并加以处理,减少其产卵繁殖。2.物理防治。4月上旬开始,利用性诱剂诱杀,每亩悬挂诱芯3~5个。诱芯使用方法见桃小食心虫。3.药剂防治。严重果园落花后立即用药防治第一代幼虫,一般果园在落花后40天左右是防治第二代幼虫关键期,以后每间隔一个月左右用药1次防治各代幼虫,可利用金纹细蛾性诱剂确定具体用药时间。当性诱剂某一天诱到成虫数量较前一天增加3~5倍时,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灭幼脲悬浮剂3000倍液,或25%氟虫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等。叶螨类为害苹果的叶螨类主要包括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果苔螨(Bryobiarubrioculus)及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四种,其中前三种常统一俗称为“红蜘蛛”,后者常俗称为“白蜘蛛”。这四种叶螨为害范围均非常广泛,几乎所有落叶果树均可受害。[形态特征]山楂叶螨雌成螨体卵圆形,长约0.5毫米,前部宽,4对足;初蜕皮时红色,取食后变为暗红色。雄成螨体略小,蜕皮初期浅黄色,渐变绿色,后期呈淡橙黄色,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幼螨3对足,若螨4对足。苹果全爪螨雌成螨近圆形,体长约0.5毫米,红色,取食后变深红色,体表有明显的白色瘤状突起。雄成螨略小。幼螨体近圆形,3对足。若螨4对足。果苔螨雌成螨椭圆形,长约0.6毫米。体红褐色,取食后变深绿色。第一对足长于身体。幼螨初为桔红色,取食后变为绿色,3对足;若螨初为褐色,取食后变绿色,4对足。二斑叶螨雌成螨椭圆形,长约0.5~0.6毫米 。体灰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体背两侧各有一个明显褐斑。越冬态雌成螨体为橙黄色,褐斑消失。幼螨半球形,淡黄绿色,3对足。若螨椭圆形,黄绿色或深绿色,4对足。[危害症状]山楂叶螨又名山楂红蜘蛛。若螨和成螨均可为害叶片和芽,以叶片受害最重。芽受害后易枯萎,不能正常萌发,甚至枯死。叶片受害,常从叶背基部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退绿斑点,后叶片变黄枯焦,呈红褐色,似火烧状,易引起早期落叶。苹果全爪螨又名苹果红蜘蛛、苹果叶螨。以若螨和成螨刺吸为害叶片和芽,受害芽不能正常萌发,严重时枯死。叶片受害,初期叶正面可看到许多明显的失绿斑点,后呈灰白色;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表面布满螨蜕,远看呈一片苍灰色,但不落叶。果苔螨又名苜蓿红蜘蛛、长腿红蜘蛛。若螨和成螨均可为害花芽和叶片,还可为害幼果。花芽受害后枯黄变色,不能正常开花,严重时枯死。叶片受害,初期出现失绿斑点,严重时呈苍白色,后渐变成紫红色,一般不造成落叶。幼果受害后生长受阻。二斑叶螨俗称“白蜘蛛”。主要在叶片背面取食、繁殖、为害。初期叶正面沿叶脉附近出现许多细小失绿斑痕,随害螨数量增加,为害加重,叶面失绿呈苍灰绿色,叶背面逐渐变褐色,叶片硬而脆。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发生规律]山楂叶螨北方果区1年发生6~9代,以受精雌成螨主要在树干翘皮下和粗皮缝隙内越冬,严重年份也可在落叶下、杂草根际及土缝中越冬。翌年苹果花芽萌动期开始出蛰,出蛰期达40天。成螨出蛰后,先在花芽上为害;展叶后,在叶背为害并产卵繁殖;落花后7~10天出现第一代成螨。第二代以后世代重叠。成螨不善活动,常于叶背为害,有吐丝结网习性,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和丝网上。苹果全爪螨1年发生6~8代,以卵密布在短果枝、果苔基部、芽周围和一二年生枝条的交接处越冬。翌年苹果花芽膨大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期比较集中。华北果区6月上旬左右出现第二代成螨,以后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多于叶正面主脉凹陷处和叶背主脉附近产卵,很少吐丝拉网。活动态螨多于叶正面取食为害。越冬卵孵化后,先在嫩叶和花器上进行为害,以后逐渐向全树扩散蔓延。果苔螨 北方果区1年发生3~5代,以卵在枝条阴面、枝条裂皮缝、枝杈、果苔等处越冬。苹果萌芽期越冬卵开始孵化,落花后出现越冬代成螨。华北果区6~7月份为全年为害盛期。成螨较活泼,多集中在叶正面为害,无吐丝习性。二斑叶螨1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螨在树体根颈处、杂草根部、落叶、覆草下及树体老翘皮、裂缝中等处越冬。幼树上多在根颈周围的土缝中越冬,大树则主要在老翘皮及树皮裂缝中越冬。苹果萌芽期,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先在树冠内膛取食为害、产卵繁殖,以后逐渐向树冠外围扩散。高温干旱有利于害螨繁殖,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达全年为害高峰。严重时,叶片变色,表面布满丝网,常造成早期落叶。[防治技术]四种叶螨虽然发生为害习性不尽相同,但具体防治措施大同小异。都要以休眠期措施为基础,重点抓住前期药剂防治;而后根据害螨发生情况,掌握灵活喷药。1. 加强果园管理苹果萌芽前,彻底刮除树干老皮、粗皮、翘皮,认真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害螨越冬场所。对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效果最为突出。生长季节注意清除园内杂草,特别是阔叶杂草;及时剪除树干和内膛萌发的徒长枝,减少害螨滋生场所,压低上树虫口数量。2. 休眠期药剂防治苹果芽萌动后发芽前,全园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50~60倍液,杀灭树上越冬的各种害螨。喷雾必须均匀周到。3. 生长期药剂防治 不同害螨发生特点不同,对药剂防治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应抓住苹果萌芽后至开花前和落花后7~10天这两个防治关键期。此期用药及时得当,可获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后期再需喷施1~2次药剂即可控制害螨全年为害。生长中后期(尤为6~8月份),根据不同害螨发生趋势与状况,酌情决定喷药时间及次数,一般掌握平均每叶有活动态螨3~5头时进行喷药。对四种螨类效果均很好的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20%三唑锡悬浮剂1000~1500倍液、9.5%螨即死乳油1500~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500~30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粉3000~3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4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3000倍液及20%灭扫利或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使果树内膛、外围枝叶均要着药,二斑叶螨发生严重果园,园内杂草上也要喷药。最好采用淋洗式喷雾,药液中加入助杀1000倍液等农药助剂,杀螨效果会更好。要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延缓害螨产生抗药性。蚜虫类危害苹果的主要蚜虫有绣线菊蚜(Aphiscitricola,又名苹果黄蚜)和苹果瘤蚜(Myzusmalisuctus,俗称“卷叶蚜虫”),属同翅目蚜科。[形态特征]绣线菊蚜无翅胎生雌蚜体黄色至黄绿色,头浅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黄褐色。若蚜体鲜黄色。苹果瘤蚜成蚜体长1.5~1.6毫米,体纺锤形,暗绿色;若蚜浅绿色。[为害症状]绣线菊蚜主要为害新梢,严重时也可为害幼果。被害新梢上的叶片凹凸不平并向叶背弯曲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发育。虫量大时,新梢及叶片表面布满黄色蚜虫。苹果瘤蚜主要发生在个别树的局部枝条上。受害叶片首先出现红斑,不久边缘向叶背纵卷成双筒状,叶肉组织增厚,叶面凹凸不平;后期叶片逐渐变黑褐色,最终干枯。严重受害新梢叶片全部卷缩,并逐渐枯死;被害梢节间短,枯死叶冬季不脱落。[发生规律]两种蚜虫1年发生10余代。绣线菊蚜以卵在枝条芽基部和裂皮缝里越冬。苹果瘤蚜以卵主要在一、二年生枝条上芽的两侧缝上越冬,也可在短果枝皱痕和芽鳞片上越冬。翌春苹果芽萌动后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蚜集中到芽和新梢嫩叶上为害,并陆续孤雌繁殖胎生繁殖后代。5~6月份主要以无翅胎生繁殖,是苹果新梢受害盛期,7月份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他寄主植物上为害。10~11月份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5~6月份气候干旱时,蚜虫种群数量繁殖快,为害重。绣线菊蚜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虻和寄生蜂等。[防治技术] 蚜虫的防治应掌握“只要不造成经济为害、就应减少生长期药剂防治”的原则。一般成龄树果园,以休眠期防治措施为主,配合生长期药剂防治即可;对于幼树园或严重发生果园,应及时生长期喷药。1. 休眠期防治苹果芽萌动时,均匀周到的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40~60倍液,对越冬卵杀灭效果显著。2. 人工防治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枝梢,铲除越冬场所;即可基本控制绣线菊蚜为害。落花后半个月内,经常检查,发现受害枝梢,及时剪除销毁。3. 生长期药剂防治往年为害较重果园,在萌芽后开花前喷药1次,对控制蚜虫的全年为害具有重要作用。为害严重果园,落花后至麦收是药剂防治的主要时期。一般果园从嫩梢上的蚜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时(多为5月中下旬至6月初)开始喷药,7~10天1次,连喷2次左右即可。常用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粉3000~4000倍液、6%吡虫啉水剂2000~3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及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等。4.药剂涂干对苹果瘤蚜若错过防治良机,叶片已开始卷曲时,可采用树干涂药方法。即将啶虫脒乳油10倍液用毛刷沿主干或受害部位下部主枝涂一宽度约为主干或主枝半径的圆圈。朝鲜球坚蚧 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koreanusBorchsenius],属同翅目,蚧科,又名朝鲜球蚧、朝鲜球坚蜡蚧、杏球坚蚧、桃球坚蜡蚧。该虫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北等果区,以苹果树受害最重,还可危害杏树、梨树、桃树、李树、石榴树等多种植物。[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近球形,体长约4.5毫米;初期蚧壳质软,黄褐色,后期硬化成紫色;腹部淡红色,腹面与贴枝处有白色蜡粉;蚧壳长扁圆形,表面光滑、蜡质。卵长约0.3毫米,卵圆形,半透明,初产时为白色,逐渐变为粉红色。若虫 初孵化若虫体扁,卵圆形,浅粉红色。固定后若虫体长约0.5毫米,体黄褐色,越冬后若虫体黑褐色,并具有数条黄白色条纹,上有一薄层蜡质。蛹裸蛹,赤褐色,长约1.8毫米,腹部末端有黄褐色刺状突。[为害症状]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叶片、果实的汁液;雌成虫排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和诱集蚂蚁上树,削弱树势影响光合作用。受害严重时造成春季发芽推迟或不能发芽,开花少,难成果,甚至果枝枯死,严重影响果树产量。[发生规律]该虫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后开始出蛰,一般为3月中旬,虫体开始活动。4月上旬始见雄成虫,4月中下旬雌虫体膨大,一年中以4月中旬至5月初为害最重。5月上中旬雌成虫产卵于蚧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2000多粒,卵期一般7~10天,5月中下旬若虫开始出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若虫盛期,初孵若虫沿枝条迁至叶背面或正面固定危害,固定后虫体背部被分泌的白色蜡质覆盖。9月底~10月份,脱皮变为2龄,然后迁回到枝条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越冬。[防治技术]1.人工防治。冬春结合修剪,剪除有虫枝,刷除蚧壳,减少虫源。2.化学防治。休眠期防治:在果树发芽前,用95%机油乳剂50-6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40~60倍液,全树喷雾,消灭越冬若虫。生长期药剂防治:初孵若虫从母体介壳下向外扩散转移阶段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7天左右施药1次,连喷2次。有效药剂选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600~800倍液,或2.5%绿色功夫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