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ID:44327959

大小:1.41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0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_第1页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_第2页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_第3页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_第4页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冯玉梅传统经济学下的决策标准:效用最大化人们在决策时,通常进行成本—效用核算,目标是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效用最大化。要实现该目标,在金融经济学研究中通常给出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但心理学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风险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提出新的效用函数形式。行为经济学下的决策标准:价值最大化1、价值函数(行为效用函数)我们从三种心理效应入手来理解价值函数:反射效应(reflectioneffect)反射效应:指行为人通常在面对盈利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规避者(其效用函数是上凸的),而在面

2、对亏损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其效用函数是下凸的)。A(确定性)B(不确定性)事件11000(100%)2000(50%)+0(50%)事件2-1000(100%)-2000(50%)+0(50%)风险回避风险偏好敏感性递减(diminishingsensitivity)在参考点附近(比如财富为0时),人们对财富的边际变化比较敏感;而在距离参考点远时,人们对财富边际变化的敏感程度要低。假设你刚参加工作1)月收入从100元升到200元;2)后来,月收入从1100元升到1200元。敏感性递减意味着:人们边际财富变化的效用函数在参考点附近比较陡

3、峭,而在远离其参考点后会逐渐变得平坦。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损失厌恶:人们对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感,而且等量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损失厌恶意味着: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的绝对值大于等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2、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行为效用函数):综合人们的“反射效应”、“敏感性递减”和“损失厌恶”三种心理效用,行为金融学将财富变化(损益)的效用价值函数画成如下图所示的情形:-10-40收益损失效用(价值)10203、思考:(1)保险商品非渴求性的行为经济学解释。(2)保障型产品与理

4、财产品哪个更容易被销售?如果你是保险人,你将如何开发保险市场(从市场占有率和经营风险两方面考虑)?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财富效用风险偏好者的效用函数财富效用风险中性者的效用函数财富效用收益损失效用收益损失效用收益损失效用-10-4010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