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终结》)

哲学(《终结》)

ID:44375028

大小:3.1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21

哲学(《终结》)_第1页
哲学(《终结》)_第2页
哲学(《终结》)_第3页
哲学(《终结》)_第4页
哲学(《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一、基本内容概述1、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部著作发表于1886年,最初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杂志《新时代》1886年第4期和第5期。1888年又以单行本的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恩格斯专门为之写了序言,并在该书附录中第一次发表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时,在英国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在德国出现了新康德主义。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理论家利用新康德主义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是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抄袭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

2、而抹煞其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区别。2、著作题旨和理论意义(1)著作题旨此书是恩格斯晚年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这些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做了系统的叙述。通过分析批判黑格尔哲学以及概述其学派解体过程,通过分析批判费尔巴哈唯心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理论意义《终结》第一次全面地阐明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及其作用,为划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了唯一的标准。《终结》首次提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系统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终结》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内容提要及基本思想(一)对黑格尔哲学的系统批判1、对黑格尔哲学保守性的批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黑格尔:《

4、法哲学原理》序言)(2)“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P37)2、黑格尔哲学的特点(1)黑格尔哲学的特点是,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保守的,而方法是辨证的,革命的,因而形成了体系和方法之间的尖锐冲突和矛盾。(2)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

5、性质在于他的辨证法思想,“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3)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这同他革命的辩证法发生了冲突。其结果是革命的方面被保守的方面所压制,辨证的方法被唯心主义体系所制约。(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起源远古时代,人们思考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1)依据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划分成唯物

6、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结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另一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世界的可知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2、(三)对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1、第一个局限性——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来说明一切事物和现象。2、第二个局限性——形而上学

7、性用孤立、静止、非矛盾的和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3、第三个局限性——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不到历史的联系和发展,把社会历史仅仅看作是供哲学家编造体系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三)对费尔巴哈的批判1、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性爱是宗教借以实现的最高形式之一(1)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了。宗教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一定阶段就要灭亡,但人与人之间的感

8、情却与人类是同始共终的。(2)批判了费尔巴哈夸大宗教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并非所有的人类历史时期的变迁,就一定伴随着宗教的变迁。(3)批判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抽象性。指出在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的社会不存在纯粹的人类感情,因而也就不存在建立在纯粹人类情感基础上的纯粹的宗教。“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他不是抛开对某种在他看来也已成为过去的宗教的回忆,直截了当地按照本来面貌看待人们彼此间以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