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体验美学

浅谈庄子体验美学

ID:44394096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庄子体验美学_第1页
浅谈庄子体验美学_第2页
浅谈庄子体验美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体验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庄子体验美学浅谈庄子体验美学庄子的哲学美学,一直以来为中国的文人心向往之,他一方面洞察了人生的有限性、悲剧性,另一方而又为人们树立了自由、超越的人生态度。对于现实人生来说,这两种精神本来是相互抵触的,其至是产生人格分裂的潜在因索;但是对于艺术体验来讲,这两种精神又恰恰是蓬勃的沃土。生活的庄子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天才注定了脱离常人的孤独。但作为精神传承中的庄子,则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永久地占有了一席之地。庄子的这两重精神为体验美学种下了活的范型。纵观庄子的思想,可以明显发现里面对丁人生存在以及生命体验的关注,因而本篇就从此角度

2、来分析一下庄子美学。一、体验起点庄子美学是超验的、自市的,那么显然要超验就必须要有一个超验的起点,也就是庄子体验美学的起点。在庄子看来,此在并非虚幻的,而是极端真实的,但是这个真实的此在已不是应有的此在,而是充满邑恶、是非的物化的此在。此处的物化,并不是西方话语背景屮的物化,前者多指主体之智导致的一切分别、混乱,后者则指与人相对的外物。“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在此可明确看出,对于庄子来讲,整个世

3、界均处在逐物的沉沦中,现实世界似乎是一个外在于人、外在于生命主体的世界,为儒家敬仰的入世兼济精神与理念也成了扭曲生命的本真和自由的物化。那么,既然此在是物化的此在,那么它物化的渊源又是什么呢?从道体上来讲,就是道隐,“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固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齐物论》)但是实际上,从更现实的人生存在的角度上来讲,庄了实际上是看到了人们的私见。而且只要利益关系存在,这种私见就是永恒的,因为只要有人己身的存在,在与他人及外物相交时就一定会从自己的角度來度量事物的价值。这与叔本华分析的人的此在本质有

4、儿分相似,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的本质,而欲望又是永无休止的。叔本华的欲望是脱离欲望对象的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纯粹欲望,但是实际上欲望永远是对象性的。这种对象性就决定了人的此在为感觉世界所决定的受动性本质,庄子看到了这种受动性,而受动的本源就在于自我概念的存在。正是这种概念导致了上面提到的私见,只是在庄子眼中,私见包括一切小智之知,功、名、己均为小智之知的代名词。因为大智就是对于大道的体认,然而此吋大道已隐,“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徳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和通。”(《天下篇》)而这些均是“一曲”之士,但是“一曲”

5、倒并不可悲,可悲的在于人人不因为口己的“一曲”来承认别人的合理性,而是皆将自己的“一曲”真理放大为真理的全部,并竭力否定他人。二、体验方式此在与彼在是精神领域的一对李生兄弟,在西方体验美学领域,对于此在的分析就是为了超越此在,向着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命本真行进。在叔本华看来,因为欲望源于生命存在对于感性生活的依赖,那么抛弃生命就成为彻底解脱的途径。但是抛弄纶命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于是他乂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暂时性的解脱Z路——艺术体验之路,即静观。然而在庄了看來,“日凿一孔,七FI而浑沌死。”(《应帝王》)一切的小智都是引起混乱使人丧失天道木然

6、之自由本性的根源,都是应该抛弃的。艺术自然就不会是庄子的选择,他更注重精神的超越性。“登高不滦,入水不濡,入火不热”o(《大宗师》)圧了描绘的“真人”“神人”“圣人”明显带着和孟子笔下的大丈夫类似的人格魅力。他们不为物累、与天为伍、与地为伴,吸风饮露式的逍遥于荒荒漠漠的混沌之境。庄子认为经过心的体验,道是可以在心灵深处重现的。正是由于庄子注重心的宜观体验,才使其哲学思想具有了体验美学的意味。首先,在体验Z吋,主体的融入性与主动性与美学的体验相符。其次,在体验道的瞬间,主体体验到的超验快感与体验美学一致。同吋,作为体道后的主体具有了与此前不同

7、的生活体验状态,而这种异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不止是体验美学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吗?由此我们就很自然地进入对于庄子主体的体验状态的探讨。庄了虽然片面地看到了悲剧性的人生此在,其理论呈现出诸多的悲观色彩,但是其对于人Z精神的注重使得体验性成为他的哲学中浓重同时也是最为华彩的…笔。而在今天当人们希求通过重新重视美的体验性来弥补过于理论化、系统化的美学时,庄了的理论就重新绽放出迷人的光芒,也将为体验美学的重新确立提供一定的哲学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