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

ID:44411802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_第1页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_第2页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_第3页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桎摘要:作为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筝早在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时至今H,陕西筝派依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同样的古筝却能演绎出许多风格迥异的筝曲,其原因在于各地的风土人情。每个流派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民歌小调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以秦桑曲为例浅谈西安筝乐的演奏风格。关键词:陕西筝乐演奏风格陕西筝派的特色与陕西的戏曲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陕西的戏曲种类很多,例如秦腔、碗碗腔、眉户、榆林小曲、西安鼓乐等等。其中秦腔最冇代表性,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

2、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秦腔音乐反映了陕西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醇厚、勤劳勇敢的民风,较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止是陕西人这样的性格与丿力史背景,造就了现今我们所听到的秦腔的唱腔,宽咅大嗓,直起直落,既冇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冇缠绵烘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人人民群众所喜爱。在陕西的戏曲中,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用语言、情感、和眼神与观众的交流,表现出作品的情绪变化。那么在古筝演奏中如何在没有语言交流的情况下更生动的让观众体会到这种情绪与情感的存

3、在,是笔者重点探讨的问题。一、根据陕西的戏曲与语言,决定了陕西流派的音阶特征陕西筝派是“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欢咅”(也称花咅、硬音)是音乐中常用的基本音节,一般用欢音演奏出来的曲目都表现一种欢快、愉悦的心情。而“苦音”(又叫哭音、软音)一般用来表现缠绵悄恻、凄切委婉的旋律。但在陕西流派的作品中,苦音用的较多,欢音相对较少,魏军先牛在1986年创作的《三秦欢歌》是陕西筝曲中唯一一首全部使用欢音的作品。“欢音,'和“苦音”也叫“二变之音”,“欢音”的音节为正常的sol、la、do、re、mi、sol,“苦音”的音阶为sol、la>降si

4、、do、re、升fa、solo那么在“苦音”中的升fa与降si并不是一成不变。咅高会根据情绪起伏、旋律的上下进行而变化,造成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变之音的游移性”,这也体现了古筝可以演奏一种活音活律的音乐,在演奏中,fa或si的按颤滑结合,由游移状态过渡到mi、la二音。二、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随着筝坛的发展日渐丰富最初右手只是食指、大指在演奏,现在有了摇指、轮指、刮奏、琶咅等技术,已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成熟。左手虽是旋律的辅助作用,技巧更为丰富,“吟”“揉”“按”“颤”“点”“滑”“回滑”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技巧,来做到“以韵补声”

5、,陕西筝派在左手的技巧运用上,有其独到Z处。例如,在弹奏“4”或“7”的按音时,左手要在右手弹奏之前就先按好,在右手弹奏完成后,左手再加以细腻的揉眩,使之更有韵味。再有如“4”音后接“3”或“7”音后接“6”音时,通常要加下滑音,下滑的同时还要颤音,也就是在弹完“4”或“7”之后,要边下滑边颤音,直到“3”或“6”音。另外,陕西筝派演奏时,左手的小三度快速按弦颇多,从“2”音直接按到“4”音,边按边颤,小三度按音的效果和陕西方言的“声腔化”很相似,对风格的展示极具特色。进入快板时,经常有“点按”技巧,要求演奏者对大指按弦也非常熟练,才能在演奏过程

6、中游刃有余。在演奏符号上,魏军先生用了几年的时间,系统整理了各个流派的演奏符号,演奏符号是连接演奏者和作曲者的桥梁,演奏者对这些符号不可理解错误,否则不但影响自身演奏,也会误导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例如,陕西筝曲中“大”字的含义,对很多不了解陕西筝曲演奏技术的人来说,很难猜到其用意。在很多曲目中都有用到此符号,例如《秦桑曲》《姜女泪》等,会在音符上方标一个“大”字,说明这个音要用左手的大指来按,这样才能在准确的节奏下连续的做到两个不同位置不同音上的按弦,这样既能保证节奏准确乂避免按弦托拍产生的痕迹咅。需耍注意的是,左手人指的按弦需要掌握大指与其他三指

7、按弦的力度与时间均衡,手指和手腕都要放松,在按音音高准确的情况下,加以一定的装饰性揉弦,更进一步体现“以韵补声”的魅力,更突岀陕西筝曲的韵味。三、随着筝坛的迅速发展与广大筝乐爱好者对陕酋筝派的喜爱,陕西筝曲也层出不穷从最早的传统曲目发展到现代曲目,有独奏曲、协奏曲等,演奏的人越來越多,似乎刮起了一阵“西北风”。下面以《秦桑曲》为例,了解陕西筝派的特色在曲目中的运用。《秦桑曲》是周延甲老先生所作,名字取自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的秦桑二字。曲子一开始就将听众带进一个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时空大地——秦川大地。这首乐曲采用了碗碗腔的徵

8、调式,还运用了七声音阶的清乐音阶和燕乐音阶,有时还有中立音阶。例如引子就用了清乐音节,慢板乂有燕乐和中立音阶交替使用,这是这首斥曲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