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

ID:4443706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2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_第4页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反腐的缺陷及对策建议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反腐因其影响大、速度快、成本低等鲜明特色,已成为草根阶层申张正义的重要选择。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比,网络反腐在拥有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文章针对网络反腐的缺陷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网络反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作者简介:程舫,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丿力史学院讲师。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171-02一、网络反腐现状(-)网络反腐的定义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权力的约朿,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方式。网络反

2、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民间自发的网络反腐行动,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冇力补充。二是政府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网络举报等一些电子政务,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防止腐败的产生。(-)网络反腐的现状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近十年来中国的网民已突破五亿大关,由于网络的便捷性、隐秘性等特征,网民们对发帖、人肉、微博等方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而官方也开始顺应时势,搭建电子举报平台。官方举报和民间举报网站的建立几乎同时起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的同年10月1日,被称为“中国舆论监督第

3、一人”的李新徳也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与官方网络举报的不事张扬相比,民间网络反腐由于其自由性,更给人一种锣鼓喧天的感觉。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先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再被反腐机构锁定、最终落马的。如“表哥”、“雷冠希”、“局长日记”等各种经典网络曝光事件,基本上都遵循了网上曝光——纪委介入——真相大白的运作规律。网络反腐的高命中率更是激发了网民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热情。但毕竟网络反腐只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反腐手段,而非从根源上将腐败连根拔除的灵丹妙药。同时由网络反腐所引发的举报权与隐私权、言论自由与司法公正、理性与网络暴力的搏弈也在在实践屮不时迸发出

4、来,引发人们的深思。要避免网络反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首先必须对网络反腐的缺陷有清晰的认知。二、网络反腐的缺陷(-)造成政府疲于应付网络的舆论造势,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眼球。网络上的反腐举报,有些是出于公心,而有的可能出于泄愤,而网站却不管内容是否属实,只要利于网站点击率和网站投资商盈利的,都会公Z于众,这样造成了一些举报本不是事实的情况下,因网民的大量点击、评论、转载而迫使政府或纪委不得不出面查案,而一但查证,却又子虚乌有,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人压力。不仅举报者的动机不同,真假难辨,从网民对举报信息的反映来看,不同的人所持心态也冇所不同

5、。有人可能是出于公益心跟贴对某些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提出质疑,有的人可能是出于看好戏的心态,把举报信息予以大量转发,希望把事件搞得越大越好,还有人是怀着偏激的心态把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转嫁到政府头上來,认为凡是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都该杀。于是一时间群情激愤,搞得整个网络沸沸扬扬,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就这样产牛了。为了平息这场全民的狂欢,纪检监察机关须全力出动,将事件彻查到底,举报内容属实还好,举报不实则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甚至触犯法律网络反腐离不开细节的批露,一些本人不愿被公开的私密信息通过网络被公之于众后,会给被批露者的日常牛活带来诸多不

6、良影响,如果这种行为逾越了必耍的尺度和界限,必将构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情节严重的,应承担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如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房婶案件,原广州城建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芸卿被公开其名下拥有24套房后,一时引发全国热议。广州市纪委经认真核查后发现李芸卿和子女共有房产16套,但资金来源都是合法收入。像这类网络误伤案件并非个别现象,由此引发未经求证即在网上散布相关私人信息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人讨论。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网络并非真空地带,网络应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如果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行侮辱诽谤之实或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的,应按照法律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外

7、一种声音认为,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木权利,在公共事务领域范围内,这种权利理应不受限制。对李芸卿等普通市民而言,网络的介入无疑会构成对其隐私权的侵犯。而对公众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员而言这种隐私权是受到限制的,尤其在涉及对其公务活动的评价上更是如此。如果法律过分保障政府官员的名誉权、隐私权,无疑导致公众不敢展开争论。但即便对政府官员的举报也要审慎进行,权利不能被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冇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