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

ID:44438946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_第1页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_第2页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_第3页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_第4页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CS13.100C60GBZ中华人民共和I家职业卫生标准GBZXXX-201X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Diagnosisofoccupationallymedisease(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本标准的第7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医院、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吉

2、林省职业病防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莉、石冬梅、李丹丹、李晓军、郑元春、王吉、尹洪男、蒋轶文、邢军、石耀辉。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及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从事接触伯氏疏螺旋体的相关职业,可有蝉等吸血节

3、肢动物叮咬史。3.2临床表现3.2.1游走性红斑,叮咬部位红斑、丘疹、屮心部位水疱或坏死;3.2.2发热、头痛、咽痛、肌肉痛等类似感冒样症状,伴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3.2.3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炎症,如脑膜炎、颅神经根炎、脊神经根炎、脑脊髓炎;少数病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心脏损害。3.2.4晚期有骨关节损害,如关节炎;皮旅出现硬化、萎缩、肢端皮炎等。3.3实验室检查3.3.1血清或体液(脑脊液、关节液、尿液)中检测到高滴度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抗体;3.3.2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

4、度2倍及以上增高;3.3.3受损组织切片或血液、体液涂片中的病原体直接检测阳性;3.3.4组织或体液中伯氏疏螺旋体PCR检查DNA阳性。4诊断原则依据发病前从事接触伯氏疏螺旋体的相关职业,可有婢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史,出现皮肤、心脏、神经及关节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结合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5诊断5.1疑似病例应同吋符合3.1和3.2任一项者。5.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3.3任一项者。5.3隐性感染符合3.1和3.3任一项者,但不具备3.2者。6分期6.

5、1莱姆病I期(局部皮肤损害期)常见于被卿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后10〜14天左右,出现3.2.1、3.2.2、3.2.3任一表现和3.3任一项者者。6.2莱姆病II期(播散感染期)感染们氏疏螺旋体数周或数月后,出现3.2.3和3.3任一项者者。6.3莱姆病III期(持续感染期)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未经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数月或数年后出现出现3.2.4和3.3任一项者者。7处理原则7.1治疗原则7.1.1一般治疗:发病期间休息,不需隔离。7.1.2病原治疗:针对伯氏疏螺旋体,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7

6、.1.3对症治疗:消除或减轻病原损害所致的病理变化,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减轻病人痛苦。7.1.4支持治疗:提咼机体抵抗力,给予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7.2其他处理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8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见附录A。9莱姆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见附录B。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莱姆病的流行病学A.1.1宿主及传染源:30多种野生动物(如鼠、鹿、浣熊、山狗、野兔、狐狸、野狼等),40多种鸟类及多种家畜(如狗、牛、马等)可作为本病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人体内虽可分离到病原

7、体,但不是主要的传染源。A.1.2传播途径: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蝉等叮咬、吸血的方式在宿主动物间及宿主动物与人之间造成传播。在轉!的生活周期屮,蛹期的脾是疾病的主要传播者。致病螺旋体主要在脾的屮肠发育。叮咬宿主时,可通过带菌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而传播病原体。除蝉外,本病也可由其他节肢动物或昆虫传播,如蚊、马蝇和鹿蝇等。牛、马、鼠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A.1.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疫区室外工作人员。A.1.4分布A.1.4.1职业:林区、野外作业的职业性蝉暴露人员临床血清抗BB抗体阳性率较高。A.

8、1.4.2性别:其发病没有性别的差异。A.1.4.3年龄:除婴儿外各年龄组均有发病。A.1.4.4季节:在不同地区,发病时间略有不同,但与传播媒介的数量和季节性活动有关。在我国全年3〜12月份均可发病,以6、7月份最为多见。A.1.4.5地区:山林地区,东北和内蒙古林区是我国主要的LD高发区。A.2鉴别诊断主要与梅毒皮疹、结缔组织病、森林脑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病、急性单核细胞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