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D:44520126

大小:234.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3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II卷9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北宋王辟之《涵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

2、益密切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彖岀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4、《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出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

3、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胜天”的思想B.“耕织结合”的特点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5、《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6、景德镇己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犊”,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

4、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B.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吋期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D.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7、近代以來,1898年张春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

5、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B.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8、下表是《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影响唐宋城市化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26.9%A.国家统一B.商业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9、《国语•晋语》

6、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E,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B.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C.手工业和商业受官府严格控制D.全部工商业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10、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口园杂兴》云:“下田廊(汲)水岀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11、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Z士把

7、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彖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星荒12、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冶金技术的进步C.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D.“百家争鸣”的出现13、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

8、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Z不竭Z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4、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