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

ID:4462624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_第1页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_第2页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主要讲了四个问题:1、什么是略读;2、略读课文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3、略读课文教学采用哪些程序;4、略读课文教学可以做哪些练习?一、什么是略读。1、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FI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

2、。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略读,就是范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木特点是“观其大略”(李德成主编《阅读词典》)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学段课程口标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2、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所以略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略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來

3、培养: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屮也有略读的因素。这里讨论的是基于教科书的略读教学。3、教师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的原因:由于我们文本本身的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由于我们太熟悉精读课文教学模式,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容易忽略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个主要廿标。4、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呈现出三种价值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5、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4、、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二、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1、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1)把握大意。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抓住要点,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2)交流感受。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3)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当然,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

5、要按此步骤进行,可以结合课文特点,学生情况而定。2、不做什么?1)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关于此点,大安老师说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此话出口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之口);2)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关于此点,大安老师介绍说是有争议的,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但是,他还是表达了口己的观点:1、冇感情朗读在日常阅读过程屮并不常用;2、朗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耍无限制地放大了它的作用);3)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这里的模仿写作区别于一般的写感受和体会,主要是指结构、篇章、写作手法等

6、方面模仿)三、略读教学有哪些程序?1、略读课文屮的“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2、充分利用峪读课文Z前的“连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略读教学模式举例:常规模式一:《槐乡的孩子》a.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b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c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常规模式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a魏格纳发现了什么?b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c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忠告】: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又要避免模式化。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做到:常屮有变,让略读课文教

7、学也富有情趣。四、略读课文教学可做哪些练习?练习举例《妈妈的账单》:让我们也來121己的妈妈写下一张账单。《刷子李》: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对师父的看法冇什么变化?你能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乌塔》:一个14岁的女孩,独口一个游欧洲,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开个辩论会吧!止方: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值得我们学习。反方:乌塔的做法太冒险,我们不能学她。怎样练习:1、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口己对内容或者语言的看法;2、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都是可用的题型;3、扩展阅读,提升能力。限定时间让学

8、生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如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口J以采用的做法。例:《刷子李》群文阅读,《泥人张》《张大力》《苏七块》《大回》等篇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