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颇与蔺相如

1廉颇与蔺相如

ID:44680939

大小:225.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1廉颇与蔺相如_第1页
1廉颇与蔺相如_第2页
1廉颇与蔺相如_第3页
资源描述:

《1廉颇与蔺相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之会》导学案班别:学号:姓名:教学目标:(一)揣摩语言细节,比较鉴赏,体会“微言”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二)形成较深刻的文化理解,实现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一、故事导入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简称叫马路。”微言大义(含义):二、品味语言细节,体会形象

2、第一环节:秦王出场问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秦王饮酒()”。请补充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词。塑造了秦王怎样的形象?A.乐B.醉C.酣答:()三、再品语言细节,挖掘文化内涵第二环节:针锋相对1.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秦御史)2.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赵御史)问2:秦御史记载历史,为何用“令”?答:3问3:赵御史记载历史,为何用“为”?答:问4:这两句话蕴含的隐性信息是什么,潜台词又是什么?1.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秦御史)2

3、.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赵御史)(请阅读资料,再结合课本中“瑟”与“缶”的相关注释,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1)《辞海》:缶,盛酒浆的瓦器,小口大腹,也有铜制。(2)《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诗经·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坎:敲击。)(4)《墨子·三辩》: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5)《盐铁论》:“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鼓缶:敲奏一种瓦质乐器)而已。”(6)

4、秦声与秦俗、秦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布的地图,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秦与少数民族西戎接壤(接壤:两地边界相连,交界)。(7)《旧唐书·音乐志》: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8)《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髀:指在腿上打节拍,以应和歌曲和表示叹息或欢乐)……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9)《史记·魏世家》中记载,魏无忌曾说: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答:3四、

5、课堂小结从周恩来的故事引出微言大义的介绍,再以此为切入点学习课文,寻找课文中微言大义的典型实例。这中间我们讲到了“饮酒酣”、“为”和“令”、“鼓瑟”和“击缶”的语言细节的对比,从文字讲到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探究。五、堂上练习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

6、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六、课后作业这两句话蕴含的隐性信息是什么,潜台词又是什么?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赵王)2.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蔺相如)答: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