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

ID:44688136

大小:1.0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考点1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领域时间(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64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1992做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神舟五号”载杨利伟飞天成功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选育成功“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

2、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983“银河Ⅰ号”研制成功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①科技为经济服

3、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①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 ②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4、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③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1)根据史料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政府作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2)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1)史料一中①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2)史料二反

5、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史料二中的省略号将史料二分为两层意思,②③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以及美苏等国的核讹诈。因此,中国制定“两弹一星”战略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素养3—历史解释]中华

6、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政策的制定1.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等的研究。2.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3.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

7、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5.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事业迎来春天。6.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7.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8.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素养4—家国情怀]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

8、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需求是重要的条件及动力。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老一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