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690399

大小:243.8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24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西汉唐宋清中叶人均耕地9.677.96553.3亩产量110125183296A.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B.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D.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A。

2、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B。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D。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古诗为资料考查学生正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故A项正确。C项可以从“卖新丝”、“粜新谷”的词句中获取,而“丝”与“谷”又恰好反映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B项土地

3、兼并现象不能从诗句中得到验证。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点评: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3.下表是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时期(年份)工程数量分布前期(618—714年)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中期(715—820年)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后期(821—907年)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表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

4、低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唐朝水利南方的分布逐渐多于北方,这一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反映,故D项正确;重农政策是古代的基本国策,不可能松动,故A项错误;唐代中期北方出现了“安史之乱”,北方农业发展不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

5、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5.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新的专制主义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

6、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A.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欧洲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D.郑和船队开启世界远航之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的是经济领域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发生于思想、科技、外交领域,均不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故排除。6.晚唐诗人陆龟蒙描绘的松江甫里是:“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唐代百姓授田数按杜佑推算,天宝中每户合一顷六十亩),这说明当时

7、的江南农村A.封建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步解体B.形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以丝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百树鸡桑半顷麻”可知当时江南农村多种植桑树和麻,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农村以丝织业和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江南农村已经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晚唐时期当时江南农村城市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7.在我国“四

8、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