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690433

大小:420.0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4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历史学家周一良说:“中国的祖先崇拜起源极早,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这在很多出土的对祖先的甲骨卜辞和铭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里其实要证实的是A.礼乐制的萌芽B.宗法制的起源C.分封制的形成D.世袭制的来源【答案】B【解析】材料“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祖先和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A属于规范秩序制度,排除;C属于官位继承,排除;D是地方制度,排除。2.下图为西周统治示意图,这反映了A.黄河流域开始出现

2、国家B.西周的分封扩展了疆域C.宗法制维系夏商周政治D.诸侯要派兵随天子作战【答案】B【解析】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B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符合图片意思。3.《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强化等级观念,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3、而不是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排除B。礼乐制度是强化等级观念,排除C。题干强调礼乐制度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而不是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即可知道答案。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不仅导致战争,还破坏百姓生活,可见国家

4、统一十分必要,故D正确;A中材料没有体现;B中没有论及威胁中央集权信息;C中没有提及分封制信息。5.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和“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实质上都是君权至上的表现,故C项正

5、确。材料没有体现否认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况且A项也不是本质,排除。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本质是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而不是宗法制混乱,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而是强调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排除D项。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等,紧扣设问要求“实质上”,结合君主专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

6、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C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以德才

7、为主,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概况不准确,排除。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长官的权力被削弱,说明宰相权力被削弱,故C项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